家庭/围炉话谈

作者: 彩色调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22:56 被阅读0次

《易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明代袁了凡先生留下《训子文》,旨在将自己毕生最重要的感悟传给子孙,后世人有幸读到,受益匪浅,故改名《了凡四训》。曾国藩在外为官,也未曾放松对子弟的教育,留下近1500封家书。民间流传“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说法,里面也隐含着关于家庭教育的的诸多奥妙。电视剧《大宅门》也体现了一个好的大家长对家族的振兴多么重要,而要维持一个家族长久的繁荣,子孙后辈是否后继有人至关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人自古一直都有很强的家国情怀,也有很强的家族意识,家庭观念及其重。近年来,随着打工潮、进城潮高涨。不论是少小离家求学还是早年离家务工,很多家庭平日的生活状态都是分居各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们联系的方式,从写信到打电话,再到视频通话,分居各地的家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可是人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各自忙碌,联系的时候也是只是报个平安,寒暄几句。并未有深层的思想交流。久而久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再见面,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互相之间也越来越不了解了。


我也是自小离家,如今父母兄弟姐妹分居三地,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总是聚不齐,就算是聚齐了,时间亦非常匆忙。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突然记起小时候父亲总是将我们兄弟姐妹叫到一起,跟我们语重心长地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或者历史典故,只要回到家,一家人都会围在火炉旁,各自泡上一杯茶,再考上丸子、馍,边吃边与父母交谈,到后来我们出外求学,回到家也会跟父母亲讲自己所见、所闻、所学,一家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回想起来,当年的“围炉话谈”是我的启蒙教育,对我影响很大,我是带着父亲的谆谆教诲一路前行的。爷爷当年也是这样的方式教育他的子女的,围炉话谈便是我家的家风啊。


自从工作以后,与父母的交流不知不觉变得只有家长里短,嘘寒问暖,我们慢慢对彼此不再那么了解。或许是父母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再能教我什么了,很多事情他们都会让我自己做主,我也逐渐不再向他们询问什么。现在回头再看,应该是子女主动和父母去交谈的时候了,我们在外面历练成长,他们也在岁月中沉淀,他们永远都有东西可以教给我们。


图片来自网络

“围炉话谈”是无论一家人是否能够真的围坐在一起,只要我们有心,亲人家人们之间就一定会有一座无形的火炉,将我们紧紧地牵引在一起。可以定期开展这样的交谈,或许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次,每个人讲一讲自己这一个月以来读过的某本书,有过的某种感悟,积累的某个经验。这个氛围起来了,既能交流想法,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同时也能互相学习,督促每个成员勤学奋进。

相关文章

  • 家庭/围炉话谈

    《易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明代袁了凡先生留下《训子文》,旨在将自己毕生最重要的感...

  • 围炉话岁末

    冬天的太阳似乎也喜欢睡懒觉,起得晚。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斑驳着赶路的人。晨钟暮鼓一次又一次敲打着日出日落,不...

  • 围炉晨话

    早晨起来,好友的妈妈在烤火的时候叮嘱我们出门的注意事项,我把它称做围炉晨话。 围炉晨话内容简介大全:上车记得发车牌...

  • 围炉话球

    一场精彩的友谊赛结束了,照例,小聚。打球的都是“有闲阶级”——常得一日闲,又多闲情逸致,凑在一起,便是自然的事。一...

  • 天寒话围炉

    小时候到冬天吃晚饭时几乎都是一家人围在炉火边用豆腐做锅底,烫菜吃。 通常会有少量的豆腐丸子,按人头计算,每人2—3...

  • 话谈“家庭聚会”

    最近很是烦心,不知为何,可能是因为我考上了大学,家里本来就因为没有钱而烦心,亲戚们又要我们家请客,这种现象应该很...

  • 小雪,围炉话冬

    小雪来了,没有什么比一个暖锅更适合冬天的了。 一个简单的暖锅,不是复刻别人的味道,只是随心所欲地加些食材,既能饱腹...

  • 风光好  话围炉

    影疏疏。寂如如。明月平添永夜虚。倦翻书。 和衣欲伴星星睡。偏难寐。邀取幽兰并蒂姝。话围炉。 今年先开的兰花多是白色...

  • 795497:围炉话桑麻

    时间跟着日子一起走过来走过去,每到周六周日,便和大掌柜一起回到婆婆家,说说家常,唠唠街坊,说春风拂面,述儿女情长…...

  • 围炉煮茶,话冬日…

    在大雪节气后,所在城市的冬日,就正式开启冷的模式了。 晨起时,一大股冷风吹来,直往脖子里灌,好像即使是关门闭窗,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围炉话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nz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