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像“阿尔法狗”一样思考

像“阿尔法狗”一样思考

作者: 文中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23:10 被阅读0次

    1

        “阿尔法狗:其实是一台会下围棋的超级计算机“阿尔法GO”,坊间俗称“阿尔法狗”。

        有位现任“县太爷”的同学对我说过两句话:

        “人和人的差距主要在脖子以上的部分。”

        另一句有点不那么中听:“把你的头长在猪身上,猪比你聪明。”

        四十九年的人生中,我还从没见到过比我聪明的猪,去年到今年,却两次见识了比人聪明的狗,就是那条下围棋赢了全世界最历害的棋手李世石和柯杰的“阿尔法狗”。

        围棋虽然复杂,但那都是对人而言的。围棋的复杂主要在于变化复杂,每步棋的不同走法以及由前一步棋的不同下法引发的后面的一连串不同的下法,一连串不同下法中任何一步的变化,又会引发下面一连串的一连串不同下法,这些由于由于一连串下法中任何一步不同下法引发的后面一连串不同下法,围棋术语称其为“变化”。

        围棋的变化有多少?有个说法是10的170次方,比宇宙原子总数还要多出十个数量级。这只是个大略估计的数字,拿宇宙来比是要说明围棋的变化数量是宇宙级的,人有限的大脑容量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举全人类之脑力也触及不到变化的边缘,因此上围棋有了“千古无同局”的说法。

        自从有了电脑,自从电脑又成了“人工智能”,人脑计算能为不足的缺限被电脑弥补了,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每秒钟已经可以达到 5.99亿亿次,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并且,这个海量计算的能力还在以三到五年一代的速度向上升级。因此就有人认为让人和“人工智能”下围棋比计算,完全是件很无聊并且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的事。

        人工智能比人脑算得快算得准不假,但人工智能却又远比不上人脑聪明,甚至还很弱智,人脑具备的能力人工智能连百分之一也没掌握,无非也就是个有计算天才的脑残级白痴水平。

    但阿尔法狗能赢柯杰与李世石,并非全靠超级计算能力,还有一项能力起了关键作用,这项能力被称为“深度学习”。

    2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深度学习”是个什么东东,否则,我是不是也可以约战一下李世石柯杰之类,赢一两顶级高手一盘棋过过瘾。 电脑具备了学习能力,还是有深度的,这听起来是蛮令人恐怖的。 人工智能值得恐惧吗? 赢李世石的“阿尔法狗1.0”确实令我心生恐惧,赢柯杰的“阿尔法狗2.0”更历害,已经不需要象1.0版那样向历史上的人类高手学习,只需要掌握一下围棋基本规则,然后自己与自己“左右手互搏”不间断地折招练习,这样的能力基本上就是《依天屠龙记》里张无忘的“无招胜有招了”。

    “无招”就一定胜“有招”吗? 乱拳打死老师傅是可能的,只会乱踢乱打就算打一辈子也只是个街头混混,断然打不成武林高手,下棋也是如此,看上去不成套路的每一招每一式,却又是最合理的,效率最高的,这样的“无招”才能胜了“有招”,以柯杰这样的世界顶尖人类高手,碰上“阿尔法狗2.0”,才会决望到哭。 “阿尔法狗2.0”只是掌握了围棋规则,自己不断和自己下,就能够修练成“无招胜有招”的绝世棋力,它是怎么做到的?

    3

    人是没有办法自己和自己下棋的,这和水平高低毫不相干,是因为无法克服自己带有倾向性偏好的立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绕。 贫道年轻时醉心围棋,找不到对手时闲极无聊也曾试过自己和自己下,玩着玩着就玩不下去了。 古人把下围棋称为“对弈”,还有一个称谓叫作“手谈”,无论“对”还是“谈”,都是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总是和自己交谈的人生活中有吗?有!生活中见过的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精神分裂”。 人只有一个脑袋,这个脑袋里装得下无数的信息,同一时间,却只容得下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往往,人的想法都是连贯的,念头纷乱想法变来变去,正有一个念头、一个想法,突然又插进其他念头或完全相反的想法,对电脑而言可能是中了“病毒”,对人脑而言则很可能是“精神分裂”,俗称“神经病”。

    人有两只手,却只有一个脑袋,左手可以和右手掰腕子,左脑和右脑却只是大脑的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相互联通配合运行,才能有效工作。所以,一个脑袋同时只能专注于想一件事,而不能拆做两个自己和自己玩。因此上贫道自己和自己下不了棋并不是因为笨,是因为和大多数正常人一样只长了一个脑袋。

    和自己下棋是个很奇特的感受,先要挑选一方作自己,另一方作为对手,但又不是真的对手,只是另一个扮作对手的自己。对局双方的想法构思对方都了如指掌,都不用手去谈。你还必须不断切换立场,先为自下一手,紧接着还得为另一个自己想一着应对,下着下着就乱了,不小心会搞混了不同的自己。 作弊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根,自己和自己下棋,总有一方是心目中预定的自己,另一方则是假想的敌手。那么问题来了,双方的棋都由你下,你会向着谁呢?双方的棋路算计你都清楚,原本都是你的想法,那么胜负还有悬念吗?胜负在一开始就已注定的棋局,还会有玩下去的兴趣吗?

    4

    人工智能也只有一个“大脑”——“中央处理器”,俗称cpu,单机时代的电脑又称计算机,单机的能力也就算得快一点准一点而已,并不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強大的计算机协作系統,阿尔法狗背后有一个強劲的工程师远程支撑团队,李世石与柯杰其实输于打群架,但这个胜利仍就极具价值。

    只要找到了这个路径和方法,由“联机版”的人工智能发展到“单机版”的人工智能,只需要一个升级。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未来会进入“物联网时代”——这是个已成为共识的一个概念,未来的人也都是“网络版”的,和阿尔法狗并没多大差别,这个网络本就是人与人工智能共享的。 当人工智能在人类智能的某一领域一旦形成突破,几乎没有仍何过渡,立即会显示出人的智能望尘莫及的能力,除了前面已经讲过的人工智能超强计算能力和不知疲倦持续工作的能力,人类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等等干扰和局限因素,也限制着人类智能的发挥。 人的心理和情绪,是在人类长期演进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譬如恐惧,人为什么那么容易恐惧,人类曾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社会,狩猎的过程同时也要面对猛兽的威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只凶猛的野兽冷不了冲过来,恐惧是自然而然的反应。还有自然灾害,还有种族部落间频繁的战争,以及土匪强盗瘟疫疾病等等等等,要命的事太多,想不害怕那得要多大的心脏。

    近一个世纪,尤其二战之后,人类社会进入极速变化进步的时代,人类早已解决了猛禽野兽毒蛇之类的威胁,或者把它们做成了食物,或者圈养起来供人们观赏,每个稍大一些的城市,都会有一个动物园。但它留下的恐惧情绪还会长久地根深蒂固深刻在我们的基因中。

    人类还有一些类似于恐惧的行为特征,譬如人们普遍都固守习惯行为并且顽固守旧,害怕新事物,不愿意改变原有行为模式,不是哪个人愿意或者喜欢这样,工业革命之前人类非常长的时期处于狩猎采集社会和农业社会,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对生活的全部记忆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百上千代人都是这样一个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显然,这个模式掌握得越熟练、越固化,反倒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获利。 再譬如,人还有一个顽固认知,“自我为中心”,“自我”这个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处在处处是危险的生活环境中,即便不死于天灾人祸,也难保哪一天不被饿死,这种情形下人以“自我为中心”不就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状态吗?人能兼顾考虑他人的感受,是在解决了生存危机的情况下才可能想到要去做的事。

    最近这五、六十年,人类已经成功解决了战争、瘟疫、疾荒,甚至天灾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比上个世纪增加了一倍,不是因为现在的人更耐活,活得更长,是因为解决了生存安全的问题,被战争瘟疫和灾荒大规模淘汰人口的悲惨故事成了历史,人人都可为平均寿命做贡献,不再有那么多拖后腿的短命鬼。

    形成这些人类认知和心理的外部环境已经改变了,亿万年积累而成的积习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这势必成为未来人类要面对的局限,时代的进步越走越快,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改变才加起速度来,会越变越快,未来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解决匮乏与安全问题,而是如何适应一个不断变化,曰新月异中的时代……

    5

    人固有的认知、思想、行为习惯在未来不间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注定无法适应无法应对,这是从现在开始人类就必须面对的困惑。 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才是问题。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之上的动物”,这是马克思.韦伯的名言。当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不断处于变化之中,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就要不断地去寻找,去调整。 有一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活不出生命的意义问题会有多严重?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不断重复毫无意义的工作,对人确实是折磨神经的非常严重的惩罚。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就曾用这种方法折磨战俘,他们的做法是,让战役在自己的牢房里挖一个大大的坑,然后再用挖出的土把它填平,就这样周而复始…… 结果是,战俘们坚持不了几天,就纷纷要求宁可去服苦役,也要停止这个该死的重复。

    在未来快速变化的时代,人已经很难固守一个固定的生命意义终其一生。人为什么会有“代沟”,因为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生命意义是有差异的。现在问题来了,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今天的意义到了明天可能就毫无意义,职业,人生,信仰,追求……可能会无不如此,这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经意间就有了代沟,人性能够忍受这样的自我扭曲吗?

    人工智能可以!人工智能不需要追求并固守那个固定的生命意义。

    自己和自己下棋,那是需要不断地调整立场,不断变化为相反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人很难没有立场,人有立场是因为人心中始终装着个强大的“自我”,佛教最重要的一个修练目的就是让人破除“我执”,破除了“我执”,就会以一个客观的视角看世界,你眼中的世界会瞬间放大,反转,颠覆,重构……

    6

    人的思维有五个维度,贫道会在另一篇文章《思维的五个维度》里详细论述这五个维度,大体说一下,思维有“线性”,“平面”,“立体”,这是我们熟知的“三维空间”,也是每个人凭想象都能够感知到的三个“维度”。“四维”在“三维”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时间”这个“维度”,以时间为轴“三维空间”演进变动,构建成“四维空间”;以时空为轴“四维空间”的“对折”,构建成“五维空间”。

    “四维空间”凭想象勉强还能够理解,“今天的我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有了“四维思维”,这两句话就很好理解了,无非是在强调时间这根主轴。

    有人说:“时间能改变一切!”

    时间什么也改变不了,真相是——一切都会随时间改变!

    “五维空间”已经不是人的想象力能构建起来的了,勉强以能够理解的方式描摩它,就出来个“以时空为轴对折”的说法。

    有“对折”这回事吗?

    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似乎确实是一个“对折”过去的自己,宇宙是要以这个方式提示,“五维空间”确实是存在的吗?

    我们看世界的视角、观点,都是从“自我”向外看的,这样的观点称为“主观”;在我之外是一个对立的存在,我们称之为“客观”。主观与客观为什么往往是对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强大无比的“自我”,印度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有本书《你就是世界》,每一个“自我”都是一个世界,那不是真实的世界,是每一个“自我”认知中的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当然都是向自己倾斜的,真实的世界——客观——是不偏不依的,因此上主观与客观总是对立的,只有智者能克服自我认知的倾斜,打破这个对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阿尔法狗”一样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or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