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如何读?——哈罗德·布鲁姆的教诲
绝大多数人面对“读书”二字,仅仅看到了“书”字,简单地归为“对书的阅读”,却忽略了作为一种行动的“阅读“。因而,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很少关注:我的阅读过程是怎样的?阅读行为之于我的意义何在?换言之,他们只在乎读什么书、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什么样的书读了更有效?一旦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便弃之不顾,书之“无用”成为他们不读的借口,然而他们却从未深思过:为什么读?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前言便谈到:
如何善于读书,没有单一的途径,不过,为什么应当读书,却有一个最主要的理由。我们可获取的资讯,是无穷的;哪里可以找到智慧?
显然,读书不是获取知识的博物学,它不在于获取,而在于成长,在于如何“增强自我”,为自己而读,了解自我真正的利益。成长必然需要另一性,堂吉诃德与桑丘持续不断地争吵,但最终却总是充满爱与相互尊重的倾听,他们通过“彼此倾听而发展更新鲜和更丰富的自我”(p157),兴许少数天赋异禀者如福斯塔夫和哈姆雷特可以通过无意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完成同样的成长。许多心怀“天下没有陌生人”的人确实拥有许多“另一性”,却很少能够有持续的成长,许多人往往以教训收场。不过,
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够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以及感情生活种种不如意事情的打击。
我们未曾听闻一个一帆风顺的人。任何临时的、不稳定的东西都令人担心,所谓“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它们会破碎、会失去,而唯有书能给予我们永恒。
明确了为什么读,我们方才走进读的另一维:如何读。不过,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普通读者续集》中所言,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给另一个人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接受任何建议。因此,
最好是把善于读书当成一种隐性的原则;最终,当你的自我完全铸就时,就不再需要方法了,而只有你自己。
虽然如此,哈罗德·布鲁姆仍旧给我我们几条原则:
1.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心灵的生命必然有符合自己契机的光芒,一切牢笼和框架都是阅读的陷阱,我们“根本不需要一个学院教派来做啦啦队。”不要被那些传统的学院派所规定的术语忽悠,一切概念不过是个人理性的建构,最初是我们理解作品的爬梯,然而如今我们却要先理解这些“工具”,甚至用他们来代替作品。
2.不要试图通过你读什么或你如何读来改善你的邻居或你的街坊。
我们要相信,阅读没那么实用。即便是再有效的手册,即便是一本事无巨细的说明书,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天翻地覆的转变。改变自己尚且是件宏伟计划,更何况改变周遭。但这不是放弃对世界的介入,因为第三个原则将表明,一个自私的读者终将给予他人启迪:
3.一个学者是一根蜡烛,所有人的爱和愿望会点燃它。
人文是我们对世界的自觉,它是一种创造,而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人文理论,则是人文的自觉,它也必然是一种创造。任何读,都应指向表达,尽管我们总是无助的感到,已经有诸多伟大的天才说尽了我们想说的,尽管“莎士比亚读你,要远远比你读他更充分”,但
4.要善于读书,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发明者。
创造性阅读似乎是最高明的阅读,但它不是任意而为胡乱阅读。我们可以贬低自己的认识能力,但却一定要对作者和作品保持敬畏之心。
5.寻回反讽
意识形态的控制使我们的阅读不够精细,我们相信只存在意义的单一性,然而,伟大作家总是在阅读的表面置入深度,而反讽的修辞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者的创造性与语言的丰富性,总是能让细心的读者发现,我眼前的东西没那么简单。一旦我们沉入文本,会发现文本世界中的矛盾与对立与现实世界中如出一辙,他们总是言此及彼,飞向不同的地方,带给人惊喜。细读,对于诗歌更是如此。
最后,如何读必然引向读什么。哈罗德·布鲁姆的答案是:正典文学。我们可能欠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肯定不欠任何平庸的东西。细读,也是因为只有真正的经典才经得起非常仔细的阅读。轻松的东西可能令我们愉悦和快乐,但不会令我们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