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甜甜妈家庭教育周更营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你的美好期待催生了讨好型孩子?走出期待雷区成就孩子未来

你的美好期待催生了讨好型孩子?走出期待雷区成就孩子未来

作者: 娴聊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21:35 被阅读3次

妈妈接当当放学,被新班主任王老师的提醒惊呆了。

“当当很乖巧,但成熟的像个大人,这让我有点担心。七八岁,应是男孩子敢说敢闹的年纪,但他遇到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的,经常思考别人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什么。遇到自主发言,他一般都迟迟不肯表达,但下真聊开了,其实他思路挺活跃的。平时,让孩子尽量放松一点,鼓励他做自己,不用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当当妈当时就懵了,使劲回忆着自己和孩子的交往。期许和表扬是她和孩子的互动常态,自己一直是按照“期待效应”来积极暗示孩子的,可听老师这意思孩子却有缺爱孩子的讨好倾向呀。

为了孩子更好的进步,当当妈一直在苦修内功。老师的提醒,让她意识到“期许和表扬对孩子未必是好事”。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什么是“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强调的是心理暗示的力量:如果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期待效应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很努力的学习一门功课,有时仅仅是因为这门课的老师喜爱或关注他多一点。而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有一种力量,下次在这件事做的更好。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通俗的说,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性格。他们会为了让别人感觉到舒服,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尊严。

当孩子具有以下表现时,就要警惕他可能走向了讨好型的道路:害怕说出自己内心想法、喜欢主动道歉、会迎合他人、不懂得拒绝、没有原则和底线。

讨好型的人,是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的,因为他们会因为事事为他人考虑,而失去自己的真实想法,失去自我表达。

著名情感类节目主持人涂磊曾说:“人要有自己内心在乎的东西,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这样幸福才能接踵而至。

“期待效应”为何养出了“讨好型”孩子

期待效应本身没有问题,可为何用着用着,就让孩子产生了“讨好”行为呢?

1、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先天风险

讨好型人格的5大特着,如果对号入座,或许不少人都会感到:自己似乎也有讨好型的影子,特别是对于自己害怕的权威、信任的对象或者在乎的人那里。比如:

遇到权威的人,我们会放弃自己:他很专业,我总是不如他全面,与其说完后被否定、被补充,倒不如听他的好了。

遇到信任的人,我们会迎合上去:他总是对的,所以他让做什么我做就是了。

遇到在乎的人,我们会左右为难:虽然这样我不愉快,但我不能拒绝她,否则我会失去她;如果他不高兴了,一定是我做的不够好。

绝大多数父母,往往都是孩子最权威、信任和在乎的人,这恰恰成了让孩子讨好的潜在风险。

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

这就意味着,对成年人来说,这种“委曲求全”只是权宜之策,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可能成为他未来的生存模式。

2、对孩子来说,讨好是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

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出现“讨好”行为,往往都是希望获得价值肯定,这其实是一种道德判断。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书中指出:6-8岁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个期间,孩子会对权威的人或事表现出绝对的尊重和顺从,而他们评价和他人的行为时,也会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阿德勒曾有一个观点: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孩子,最大的价值感归属,就是努力做到权威的要求。

3、期许背后的动机,是孩子是否讨好的关键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讨好型行为,但最终是否成为“讨好型”的孩子,关键在家长期许背后的动机。

该考试了,如果选择下面一句话对孩子进行期许,你会选择哪个呢?

期许1:孩子你很努力,这次考试,如果考了100分,我们就好好庆祝一下。

期许2:孩子你很努力,这次考试,妈妈希望你能像平时一样考出好成绩。

期许3:孩子你很努力,这次考试,妈妈希望你的付出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3种表达,我们都能感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期待,唯一不同的是,对于考试的结果,是有条件,还是条件的接纳。

第一种,期许很明确,100分有奖励。那不是100分,代表着否定么?或许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但对于情感脑发育远选领先于理智脑的孩子,他体会到的,往往是第一层的直接因果关系:100分,是我肯定你的条件。

第二种,期许很隐晦,但目标指向仍然很明确,考试成绩。所以,和期许1 一样,会让孩子误解。

第三种,期许很明确,但目标似乎没说。有些家长没选,可能是觉得目标都没提明白。但和其他答案中相比起来,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最优方案分析:从孩子角度进行鼓励,跳出对结果的讨论,关注孩子的付出,

孩子们有充足的信心去玩耍,学习,不需要担心会被家长惩罚,也不需要学习看家长脸色做人,随心所欲地发展出忠于自己,自信勇敢的健全人格。

是否附带条件,是期待效应是否会导致孩子讨好行为的关键。

你的期待姿势,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期待姿势,决定了他的性格取向,最终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幸福。无条件的期待,是孩子独立自信成长的沃土。

1、期待的表达要讲究方法

期待的对象是人,不是行为。价值感和归属感,是孩子追逐的对象。所以,对于孩子,特别是“他律期”的孩子,如果希望我们希望他的行为更加懂事,用“你是一个懂规矩的孩子”,远比“你能遵守规则”更有效。因为前者,让孩子感受到了自我的意义和价值,而后者更多的是对一件任务的坚持。

期待当是一种愿景,不是目的。期待,应该是一种状态,面向的是未来的品格和能力。比如,我们希望孩子不暴力、有爱心,就可以期待的说,“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而不要说“我希望你多做好事”。

愿景式的期待,不仅契合了孩子的价值感需求,还可以激发孩子自己的内驱力,拥有“以终为始”的目标感。“什么是善良?我该如何善良?我做了什么是不是不算善良?”这些问题都会在孩子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引导和界线,帮助你的孩子成为期待的样子。

期待的内容当下可及。孩子的能力有限,所以期待的愿景要能拆解到当下可及的小目标。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希望他“善于思考”会比“成绩提升”更容易实现。而对孩子来说,通过思考后的“我知道了”,也远比通过努力后的“我学会了”更让他兴奋。

2、达到期待时,回应要有策略

用感谢代替表扬。表扬容易带有权威和标准,而感谢,则更容易让我们处于同样的高度,让孩子明白自己对别人的价值。比如,我们期待孩子勤劳,孩子帮忙做饭,可以说“感谢你的帮助,我才能更快的完成今天的午餐。”这样的感谢,会让孩子理解“一家人”,拥有归属感。

用庆祝代替奖励。无论是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都容易出现边际效用递减,而庆祝则多了一份期待。告诉孩子因为他的勤劳、懂得了自力,家人都感到骄傲,所以我们要共同庆祝,留下这个关键时刻。仪式感的印记和期待感的力量,会慢慢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用“还可以”代替“如果……就”。“你做的很好,还可以更好”是一种积极的追寻,让孩子有向上的力量。而“如果……就会更好”,则更多的表达了消极的遗憾,会给孩子传递沮丧和可惜。前者是期待,而后者是评价和否定。

3、不及预期时,先接纳再回应

我们从小就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当孩子没有达到期望或是与期望背道而驰时,却很难用接纳的心去对待。

要孩子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在你发脾气和否定孩子时也同样使用。批评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和期待更远。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成功经验的集合,而是失败经历的积累。正面管教有个工具“错误是绝好的学习机会”。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把它当作帮助孩子迈向期待的拐点,告诉自己“太好了,孩子又有机会进步了!”然后,再回应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把牛奶打翻,这是从不小心到小心的拐点(变稳重),也可能是从没想到到想到的拐点(有预见)。无论你捕捉到了什么,都可以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最后让孩子说说以后该如何去做。

以积极改变为出发点的回应,会给你不断的惊喜。


我是一个有儿有女的80后二胎老妈

愿与你携手,释放焦虑,在阳光育儿路上同行。

欢迎关注@娴聊成长,更多干货持续献上。

相关文章

  • 你的美好期待催生了讨好型孩子?走出期待雷区成就孩子未来

    妈妈接当当放学,被新班主任王老师的提醒惊呆了。 “当当很乖巧,但成熟的像个大人,这让我有点担心。七八岁,应是男孩子...

  • 期待是美好的事

    期待是一件美好的事,让人充满希望,让人对未来憧憬。 小孩子期待长大,父母期待孩子长大。 春天期待夏天,秋天期待冬天...

  • 你想要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吗?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 隐藏自己的情绪,迎合别人的期待,想讨所有人的喜欢。 你想要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吗? 中国的...

  • 父母,儿女

    父母为了儿女可以付出一切 默默奉献未幻想孩子美好的未来 期待孩子成熟又怕他们经历风雨伤害 期待孩子坚强却不想他们命...

  •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

    任何一个父母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在充满竞争压力与注重成就的...

  • 每日一练

    未来很美好,你值得期待。

  • 期待每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是我任教的第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一直让我热爱教育坚持上进的理由就是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已经毕业孩子们和我...

  • 期待中的孩子未来

    早上跑完步,墨墨妈妈和我聊起她孙了解的关于行业内自主化生活的一些资讯。 她说比较认同某机构提倡的,孩子们一起讨论今...

  • 期待是个美好的事情

    最近,亲朋好友的孩子都在举行入园、入学仪式,家长们雀跃而又紧张,这里包含着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期待。 期待是件美好的事...

  • 你对孩子的期待,就是孩子的未来

    ——心理学小科普:罗森塔尔效应 大多数的父母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自家的孩子一大堆毛病,随时帮他纠正都难以改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美好期待催生了讨好型孩子?走出期待雷区成就孩子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gc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