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两性情感想法散文
你的“标签化”里,写着孩子的行为

你的“标签化”里,写着孩子的行为

作者: 木子贞有钱途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11:35 被阅读0次

生活中,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曾经被贴标签,同时也在给他人贴标签的经历。如果你有背负过标签人生带给你的苦闷,你一定能理解一个孩子被贴标签之后的苦恼或者痛苦。而且孩子特别容易轻信自己爱的人的评价,面对一些负面的标签,即使孩子们表面不承认,内心也会逐渐产生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像我爸爸妈妈老师们说的那么差劲?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说为孩子贴上“爱哭鬼”,他就真的很爱哭。“爱挑食”,他就真的越来越不好好吃饭。“不爱学习,写作业拖拉”,他的学习真的就是越来越差,作业一塌糊涂……

这些标签,如果被反复贴在一个人身上,它们就像魔咒一样,在被贴人身上发挥着神奇般地作用,甚至去指点他们的行为。

一般来说,如果被贴上“我很好”的标签,积极性会提高,更大的潜能可能被激发,更大可能会变成标签上所说的“更好的人”。

反之,如果被贴上“我不行”的标签,孩子就很容易放弃自己。他们会更多关注自己不行的那一面,即使偶尔搞砸,也会放大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成为验证自己“真不行”的确凿证据,进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差劲。有的孩子甚至为此而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可能被各种各样的标签所困。我们知道,人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社会系统里,就很难不受他人或世俗的评价。

尤其是没有判断力的孩子,年龄越小,受困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评定,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身边亲近人的评判。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随意为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一方面会暗示和催眠孩子就是那样的一种人,不能起到赋能的作用,反而为孩子“负”能。还可能在孩子的信条上增加一条条标签的败笔。另一方面,当我们把孩子说成这样的人,也是对自我关注点的不断提醒和暗示,促使自己不断关注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更好闪光面。

孩子,乃至人性,都是可能被自己的一个或多个“亮点”而燃起无数个亮点,甚至激起自己不曾被发掘地潜能。

一切皆有可能。积极的正向的能力,总是在最大可能是令一个人心情愉悦,如果单看这一点,意义也是相当重要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标签化”里,写着孩子的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me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