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静作品‖为文本解读有效赋能——《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文静作品‖为文本解读有效赋能——《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23:29 被阅读0次

      文本解读如何才能更贴合历史实际,更接近作者本身?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殊的经验感受中,动笔写文时究竟在想什么?历经百年、千年,人们再看它时,它所涌动的鲜活的价值是什么?亿万不同时代人读它,所产生的共感是什么?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文本解读。也就是蜕去堂而皇之的外表,从不同角度看到最真实的内心。

      先说说我的一点疑问。

      孙教授讲思维正常的读者感觉到《愚公移山》文本中提示的精神,说“这样的概括不完全是阅读主体精神的发扬,而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交融”。阅读主体读过文本后所产生的精神,多少与文本主体有些关系的,是由文本主体兴发而来的,却说“不完全是”;说应该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交融”。我疑惑,难道精神提炼是浅层次、交融升华是深层次?不明白,我就开始从不同角度浮想联翩、胡想八想、绕进漩涡了。

      刚才把这句话记下来时,我幡然明白,“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交融”治了“阅读主体精神乱发扬”的毛病。于是,这点疑问,我在写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我发现,文字也能治精神乱发扬的毛病。

      再说说我的两点体会。

        孙教授说“所谓多元解读,不是绝对自由的,应该以文本主体的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为基础。解读的多元性,应该以一元为基础。多元阅读,不能以歪曲特定历史内涵为代价”。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文本主体的历史性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的历史性,双重历史性的历史性结合。其中,双重历史性的历史性结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本主体与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也就是孙教授所说的结合;另一方面是文本主体历史多元与文本主体精神历史变迁的唯一结合,也就是大浪淘沙,所淘出来的永恒的东西,具有唯一稳定性。

      “历史性”赋予动态生命,赋予生命智慧,无论文本主体还是读者主体,都有其鲜活的历史性,两重历史性的结合,同样具有历史性。

      “文本主体与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各自为一方面中又分两方面。“文本主体的历史性”分为“文本主体特定历史性”和“文本主体历史性演变”。前者是文本主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后者是文本主体随历史演变的鲜活派生。同样,“读者主体的历史性”也是如此。

      “文本主体历史多元与文本主体精神历史变迁的唯一结合”,前边有说,便不赘述。

      二是层层深入,逐步全面的解读顺序的简单分析。一元读者立场——相对有效解读,“相对”,相对于文本本身;二元旁观者(第三方)立场——辩证有效解读,“辩证”,相对文本与读者;三元作者立场——历史有效解读,“历史”,相对文本与历史;多元沉淀化一:文本立场——绝对有效解读,“绝对”,相对原始文本意图和演变历史意义。

        我将孙教授的观点,顺序颠倒了一下,方向一致,意思有点不一样。

        对意象分析,借用感官分类;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还原,捋清因果关系。对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环境的追问,郁结得以解开,问题得以解决。

      如“修订前言之二:答读者问13则”中第一则:第一,还原“昨夜酒醉何处”,酒醒是酒醉的结果;第二,醉到什么时候才醒?第三,在什么地方醒来?第四,为什么要醉成这样?第五,醉汉酒气熏人,衣襟污秽,却无狼狈之感,视觉所见杨柳、残月,触觉所感晓风吹拂,“可见感情多么深沉、心态多么自如”。

      再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跟着孙教授,似乎听到了文本解读大门打开的声音。

相关文章

  •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作者是颇具名声的福师大的博导,读了开头的一部分就觉得深受启发。 这本书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分析一些经典文本,将学术的深...

  • 共读|《名作细读》

    一、请归纳:文本细读的策略有哪些? (一)微观分析 分析作为哲学方法是普遍有效的,篇幅再小也不例外。 文章需要整体...

  • 读《窦桂梅的阅读课堂》(四)

    文本细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自然科...

  • 用矛盾分析法解读文本

    一一读《名作细读》有感 初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是在2014年。那时候,自己尚没有研读文本的意识,...

  • 【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纪念白求恩》

    ️️一、文本细读 即微观分析,有三个角度: 1.写了什么——内容 2.为什么写——主题、写作目的 3.怎样写——语...

  • 名作细读

    这是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也是我一直在细读的名作,深耕细作是我们教师该有的专业能力,只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也不是轻...

  • 名作细读

    这是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也是我一直在细读的名作,深耕细作是我们教师该有的专业能力,只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也不是轻...

  • 《名作细读》读后感

    最近在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感慨颇多。孙先生在《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微观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在大学课...

  • 如何有效细读文本

    钱正权 近年来,小学语文界热议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文本细读”(以前叫“钻研教材)。总觉得像吃了颗“怪味豆...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分析吴燕 崇义章源中学 赣州崇义 341300 摘要:初中语文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静作品‖为文本解读有效赋能——《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n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