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作细读

名作细读

作者: 荷笑笑 | 来源:发表于2021-10-22 22:56 被阅读0次

这是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也是我一直在细读的名作,深耕细作是我们教师该有的专业能力,只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这两年我热衷于文本解读,却苦于无法出新出深,大家都说孙绍振老师的文本解读是一绝,于是买来先生的书来品读,从上年启封,看到今天。每看一篇,便嗟叹不已,这样的功底修炼得当真不易,令人叹服。

本书分为七章

一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境灵变幻

二艺术家心灵奥秘的多维透视

三崇高的三种趣味:情趣、谐趣和智趣

四童心、童趣和心灵宝库

五亲子之爱的诗意和卑微

六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七进去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

每一章节有一个固定的内核,每一篇有一个奇妙而细心的切入点,让人觉得这个选点真好,可是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孙绍振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我从中学生时代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知识。

孙绍振先生做到了。

每次读孙绍振先生的文字,就忍不住敬佩并敬畏,我在读文本的时候也曾感慨万千,可是我为何就不能有这么新鲜的切口,我为何就不能把我感觉出来的东西写出来呢?我的文本解读能力怎么就那么弱呢?

站在高山面前,兴起的应该是攀登之意,而非匍匐在山脚下,无力行动。所以,我的文本解读能力就从细读绍振先生的文本开始。

要有鉴赏力,先要从学习母语开始,而学习母语,当然要学习字典语义,但字典语义是有限的,而词语在具体上下文中的用法、语义是无限的。

我们经常被诟病的便是,我们无法精准讲解的,都归结到语感上,仿佛语言能力很多时候是感觉方面的,无法用科学的方法理性解读。可是绍振老师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本解读能力就是你能够说出别人能感觉到,却无法精准说出的东西。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仅凭语感去教学生语感,而要对语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要能够用理性的语言把不同种类的语感区分开来。这样的语言发人警醒,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力,而不能浑浑噩噩地教书,人云亦云地表述,我们需要教会学生们思考,自己先要有深掘文本的能力,因为文本中藏着太多的密码,解开密码的过程就是我们靠近人生真相的旅途。

比如我们讲解文言文,文言文的每个词义是固定的,可是他有特定的语境,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解读,所有处于困境的同学会觉得每个字都认识,一翻译就错误,这就提醒我们把词语放在文本之中,整体理解,仔细分析,我们的文本解读能力会用到整个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中。

相关文章

  • 名作细读

    “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在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

  • 名作细读

    尊敬的一菲老师、亲爱的诗意语文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又逢周六又逢君,诗意人生书中寻!今晚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绍振先生的...

  • 名作细读

    这是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也是我一直在细读的名作,深耕细作是我们教师该有的专业能力,只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也不是轻...

  • 名作细读

    这是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也是我一直在细读的名作,深耕细作是我们教师该有的专业能力,只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也不是轻...

  • 用矛盾分析法解读文本

    一一读《名作细读》有感 初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是在2014年。那时候,自己尚没有研读文本的意识,...

  • 共读|《名作细读》

    一、请归纳:文本细读的策略有哪些? (一)微观分析 分析作为哲学方法是普遍有效的,篇幅再小也不例外。 文章需要整体...

  • 《名作细读》读后记

    第一章、春天:两种不同的散文美。 孙老师在这一部分中利用同类比较的方式,通过解读朱自清的《春》和林...

  • 《名作细读》读后记

    第一章,秋天:六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孤立地欣赏经典文本,可能造成对作者和读者两方面的个性的蒙蔽。想要避免,孙老师认为...

  • 《名作细读》阅读(一)

    2022年秋,我在新网师选修了“初中语文创意教学设计”这门课,这门课程以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与王荣生老师的《语...

  • 《名作细读》读后感

    最近在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感慨颇多。孙先生在《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微观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在大学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作细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ah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