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发展经济,常常出现电力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农村,每到春耕夏播浇水之际,用电量一增大,就会出现严重的电力不足。反映在每家每户,自然是天天晚上停电。有时候来电早点,还能赶在洗漱睡觉的时候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美妙,有时候来电晚了,只有在半夜起夜时才能亮起灯来。所以,我虽然生活在八九十年代,依旧能过上旧时代的复古生活。
夜幕降临,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就是全家的光源。一个去痛片药瓶装好煤油,塑料做的瓶盖上穿个孔,插一个用薄铁皮做的细管子,中间穿上一条棉线做的灯芯,这样极简的煤油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自己还用墨水瓶做个一个呢。
煤油灯的光源很小,晚上做作业就成了一种痛苦。远了看不见,太近了头发常常被燎焦,散发着煤油味的空气中瞬间混合了燎毛味,至今记着这种味道。就这样一个小光源就是我们全家晚上做事干活的照明工具。所以每次一有了电,我都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可算是有电了。”说完鼓起腮帮子,用力吹灭煤油灯,心情也瞬间跟着好起来。
后来,父亲觉得灯太暗,又做了电石灯,电石灯的燃料是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点燃以后乙炔燃烧发光。这电石灯亮度可是真亮,就像普通白炽灯。但散发出的味道极臭,而且亮度很难掌握,水大了火焰喷出十几厘米,水小了火焰像一颗黄豆粒,实在是不好用。
再后来,索性用蜡烛,亮度比煤油灯是好些,只是不禁用,一晚上半根蜡烛用完了。我最爱的是看蜡烛的火焰跳动,或燎到这边,或化了那边,然后看着蜡油聚满火焰下方,一直鼓起来鼓起来,淹到蜡烛芯,蜡烛的亮光慢慢弱了下去。突然,蜡油从某个缺口霍然而下,像泪水一般清亮亮的集在蜡烛脚下,蜡烛会明显亮起来。流下去的蜡油很好玩,可以滴蜡花,可以按手纹模具,可以抠起雕刻……这蜡烛陪伴了我多年,也一直记着关于蜡烛的笑话。
说是晚上停电,孩子闹着要看电视。大人劝说:“这停电不能看呀,看不见!”孩子闹着说:“能看见!点上蜡烛就能看。”这样的笑话好多人都有过呢,只是转念一想,不对呀,电视也要用电呢。只得看着闪烁的烛光,暗自好笑罢了。
慢慢有了应急灯。是一个带小型蓄电电池的灯,白天充电,晚上使用。虽然比不上普通灯光的亮度,但比起煤油灯、蜡烛这些传统灯具要亮很多,即方便,又比较安全。
从点着煤油灯开始上学,一直到工作后使用过的应急灯。这些灯具的变化,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记录了这二十年来农村的停电史。最近几年,偶有停电,原因多半或是电路检修,或是电路不堪重负故障,或是整改老旧线路,鲜有电力不足的原因了。这部停电史记录的不仅是中国电力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直观见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