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简单提到周易历史,以及王弼的注易简单方式,今天要给大家讲讲王弼注易有哪些小问题,我们前面也提到过,王弼注易是学习了道家的玄学之风,所以注易方面难免会有虚无缥缈之意,孔老夫子重视用,老子注重体,构成我中华名族千百年处在世界之林不倒,功过得失可见一般,易可以说是国之根本,春秋时期的易流向了老子的道,变成了孔家的儒,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想法,写书的那个人真的有那个想法吗?或可未必,所以谁能站在儒道两家注易,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而王弼是兼用两者注易,但是终究两者有些是不同的,同宗不同理。兹举例如下:

乾:元、亨、利、贞。(以下注释皆为王弼注易,括号内为本人解释)
初九:潜龙勿用(1)。
【注释】(1)《文言》备矣。(文言里面说的很清楚,大家自己去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1)。
【注释】(1)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乾卦为龙,九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二五为最好的位置,指的是,人在这个位置要修身自己的德行,即使并不是九五之尊最高位,但是是下卦最佳之位,不卑不亢,修身养德,三爻为“乾乾”,四爻为“或跃”都不是很好的象征,利:好处,见:现,大人同“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1)。
【注释】(1)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居上不骄,在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可以“无咎”。处下卦之极,愈於上九之亢,故竭知力而后免於咎也。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龙之悔。坤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此卦余窃以为解释的及其恰当,三爻在下卦之上,在上卦之下,又不在二五爻位,人如果在此位,整天只能在地层当一个小父母官,在地方上虽然比普通老百姓强,但是想修上卦之道,很难,还随时都有被人代替的危险,没有上卦之德行,只有下卦之礼,乾乾:两个阳乾在一起必然不是好事,夕惕犹若:要上不能上,在下之极,只能每天小心谨慎,整天上就是没天大问题,是谓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1)。
【注释】(1)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乾道革之时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近乎尊位,欲进其道,迫乎在下,非跃所及。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豫未敢决志。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於果,故“无咎”也。(哎呀!终于从底层爬到了上卦,再也不是下卦之位,不在天,不在田,中不在人位--二五爻位为人位,处在这个位置,即没有下卦之乾乾,亦无上卦之亢龙之险,故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1)。
【注释】(1)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德施周普,德行够了,成为人中之龙位,处九五之尊之位,是故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过之则不及,是谓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1)。
【注释】(1)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整篇到就此处见解有点问题,象传有云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九为天之德,用九为用天德,如果人中之龙还要刚健,那么所有事情都不会给予(不会顺利),行为不端正,还不思进取,这是小人的思维,所以乾卦就是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好了解释完了,但是既然乾卦我们一直讲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君子一定需要动,努力向上争取,如果无首当是吉,请问蛇无头谁来管理,大家都推脱,处于九四位置,九五无人,试问如何吉,此处老子的道家思想比较浓重
作者解释:看到一群九五之尊统领一方,德行遍布所统治之地,都不在去争取了,你过你的,我过我的生活,九五之尊德行统一,人民都听从首领的,互不干扰,没有一个唯一统领,没有战争纷争,没有蝇头小利之争,人民和谐,当吉论
作为汉代易学推翻象数易的王弼,不可不说乾卦解释之精辟,虽然有其不佳之处,但是终究是象数易之一股清流,横扫象数易之繁琐,作为研习儒道两家的思想家,互为应用,但是老子的出世与孔子的入世偏重不一,如果拿老子的一套去给孔子解释,孔子也会反驳之,故,二十四岁王弼,其功大,其误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