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触社会性别学之前,我对男女的差异只有朦胧的意识,就算反复思考也触及不到本质。我从小就要强,好像能够照顾好自己但心理上又不独立,对婚姻和生育充满向往,似乎必须依附于一个家庭我才是完整的。我接受了很多西方的新思想,明白了男权社会是怎么挤占就业资源、实施精神打压并固化其利益。但是当我面对一个具体的人,还是会陷入,就像把他从对立的性别里解救出来,相信自己遇到了一个奇迹。实践证明,像我这样充满矛盾的人和感情,注定要被摧残。
和我不一样,我所接触到的男孩子好像天然就没有这种矛盾。“我的梦想就是成为金融大鳄”、“别的都不想,就是搞钱”、“爱情和事业非得选的话,我选事业”,他们在这方面可以永远做到知行合一。当然现在如果你打开抖音,主张女性独立甚至不婚不育、大力搞钱的视频也不在少数,但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说服过我的博主。她们大多先阐述自己曾经为男人掏心掏肺但是一事无成的悲惨故事,然后大彻大悟觉得自己抓住了本质。因为我的要强,我更加容易揣测她们下播以后可能也会痛哭流涕;也因为她们的大彻大悟好像都需要被仇恨和自尊点化,而不是天然的、自信地选择事业。
直到有一天看到“被爱禁锢”,我好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女孩子就是这样被养大的呀,社会向她灌输的从来都是“爱很重要,有爱才能幸福”。童话故事里都是王子救了公主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没有潇洒孤独终老的女王;偶像剧多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bad ending 是要被观众寄刀片的;父母教规矩的时候,常常调侃的是“你这样是会嫁不出去的”。久而久之,我们把这种对爱的诉求内化于心,以为那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了。男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他们更倾向于认同“我首先需要变得很强,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再去谈爱的问题”。两者目标的不同,导致发展路径全然不同。
需要承认,直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摆脱这个困局。这首先根源于我自身的局限性,我本身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不仅仅是爱,还有自我实现的价值等)就远远超过物质,这些精神追求是我一辈子都要做的课题。其次我还要承认我很传统,抗压能力也不强,大概率我会按照父母的期待和自己安排的时间节点走进婚姻。但这并不代表我就完全地妥协了,我想有以下三点可以去做:
一是目标多元化,不要把鸡蛋都放在“爱”这个篮子里。平时就要刻意都观察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个人身上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欲使我为奴的,都不行。如果能经常反省这一点,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是迟早的事情。
二是废除爱的本位论,或许我们也可以质疑爱的合法性。如果问我中国人对信达雅追求的极致表现是什么,我想就是“真善美”了。真善美,没有爱,真好。到了不得已失去了爱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还是文化或者社会或者别的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强塞给我的意识?”
三是辩证地理解爱,去除我执。我也是最近才慢慢理解,为什么我执是痛苦的根源。爱可以消失,可以流动,增增减减,都是有可能的。强求爱的永恒,就是一种我执。可以问爱消失的原因,但是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想着怎么可以变好,千万不要沉溺在情绪里。
我们不幸被爱禁锢,但不必终身不幸。我想,去除性别的标签,我们所有人的本质目标都是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