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②:以终为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②:以终为始

作者: 笔墨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12:29 被阅读0次

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假设:

假设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葬礼,你觉得你会看到什么?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什么的评价?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品格?你希望他们会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贡献?你希望对周围人的生活带来过什么样的影响?

换做是你,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认真地思考生命、死亡这些问题,总觉得太过遥远,又或者没有意义,大多时候都是过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很多人都跟我说过“迷茫”的问题,不知道干啥,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亦或是人生大方向。我通常会说,迷茫是常态。是的,我也曾经无数次地迷茫,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站在每一个扑面而来却又毫无准备的新阶段,不知该何去何从,工作兵荒马乱,日子狼狈不堪。

但其实把问题反过来想一想,答案就出来了,根本问题就是出在了没有做到“以终为始”。

英国作家约瑟夫·爱迪生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

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

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

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感到为那些自己即将追随的人而体味的痛苦是如此地空虚;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不禁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来临,我们都将同样接受上帝的审判。

人生于世,每个个体所追求的东西都各有不同,但你所追求的东西也恰恰反映了你的价值观,以及你所生活的状态。

前几天去听一下线下的读书分享会,有位年轻的朋友提到了焦虑的问题,他说自己身忙,心也忙,感觉不停地被时代卷着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抛弃掉了,很焦虑。

这位年轻朋友的状态,其实代表了当前多数年轻人的状态。

我想说的是,其实时代如何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特质,我们之所以会焦虑、会迷茫,完全是因为内心里没有一个非常笃定的东西,这个东西代表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世事如何纷扰,它都能让你稳如泰山,让你有能力拨开迷雾,让你任何阶段都能够做到笃定、悦己、泰然处之。

在读书会上,檀林老师和许晖老师说这个东西叫低熵,低熵是稳定的,犹如巴菲特自己的投资原则,他知道自己要投什么,不投什么;在这本书里,史蒂芬·柯维把它叫做原则,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

很多人不但自己焦虑,还会传递焦虑,叫着周围的人跟着自己一起焦虑,其实这样的人便是没有找到低熵的东西,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则,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事业目标等,试图靠向别人倾诉负面情绪或者不停地多做事情来缓解焦虑,但效果往往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②:以终为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a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