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无声清
一天两趟,我骑着电驴运了四包旧衣物到南苑回收箱。
实践出真知,这两天我开始了“断舍离”的修行,首先从衣橱开始,告别旧衣服。
打开衣橱,其实已经算得上整洁与季节分明,于是我听到了很多声音:
“我结实而耐穿,三年了我都没有破洞或褪色……”
“我还能独领风骚很多年,组合搭配肯定很难撞衫……”
“你以前不是很喜欢我的吗?重新穿起我,想起当时的欢喜……”
是衣服在抗议,每一句都很扎心,再处理仿佛要背上极重的罪恶感。这件衣服跟了我好些年,为我遮风挡雨很实用;这条裤子设计很特别,如今已经买不到这样的款式;这条裙子的和初恋第一次约会时穿的,很有纪念意义……
当思维被物质轴捆绑时,总能找到留下的理由,总能找到不舍的借口。
可是,真的有那么多意义吗?还有那么重要吗?
那件外套已经被遗忘到角落落灰,失了光彩;那条裤子已然不合时宜,我已不是二十出头很追特别的小姑娘;那条裙子我已经几年不穿,离开了那个人,顶多算是能看心情放在心底的回忆……
比对现在的自己,再看自己与衣服之间的关系,才发现,其实已经不需要了。
现在的我,更想简约而不单调,映射到与我最紧密的空间里,少而精更符合我的需求。
哪些是我如今看来是适合我将出入的各种场景且必要的,留下;哪些是我经常会穿是属于我自己的风格的,留下;哪些是让我感到舒适自在看见都开心的,留下。除此以外,全都打包进塑料袋,运到旧衣物回收箱。
筛选的过程是正视纠结,梳理与衣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打包的片段既有割肉的心酸与懊悔,也有整理明白后的轻松与满足感;把它们全部放进回收箱的一刻,一扫之前的种种,神清气爽。
像进行了一场重生的仪式,脑海里的人事也一并进行了盘点。
已经久久不联系或没有必要再联系的人,干脆删除了;很难有充电型关系时常消耗自己的人,直接断联了;价值观不再一致已经无法同行的人,也不勉强了……
挪走白占空间的,留下的果真是醒目而重要的。眼里尽是喜欢,心中都是欢喜。
原来,告别也没有那么困难,长居不代表现在依旧必要、合适或喜欢。时过境迁,自己最需要倾听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最该在意的是自己的欢喜。
别了,旧衣服。
别了,故人。
负重前行久了,别忘了停下来梳理总结,你也可以轻装上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