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113《社会性动物》【美国】阿伦森

NO.113《社会性动物》【美国】阿伦森

作者: edgar_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19:29 被阅读0次
《社会性动物》

前言:临近毕业之际,许多人即将迈入社会,而《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恰好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一些社会上的非理性现象。该书的作者阿伦森是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且这本书的印刷次数九次,无疑是一本好书。基于此,开始拜读该书。

正文: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把这种影响全部扔掉,一个人不再和别人发生任何互动,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上课、开会、和朋友聊天等等。同样一个人,放到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社会情境的影响,将人的行为归结为个人内部的动机、态度等因素。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求真。它会倾向于尽量少消耗能量,直接给出答案,所以对于能够抄近道的事情,我们就尽量抄近道。因此很多人理性的时候会讲事实、数据、推论、批判性思维,这些东西很重要,但这些东西只在有理智的情况下重要,大部分的情况下,它们对人的影响都不如社会影响大。

社会情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即使是一个正常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下,也可能会做出令人惊讶的行为。这里面对我们的大脑影响最大的是狩猎和采集者的思维。例如心理学家邓巴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现在的社交媒体能够使我们手机里拥有上千的好友,但够跟他人产生双向连接的人数基本上不会超过150个人。”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一个部落超过大约150个人就变得不稳定。虽然物质文明发展了数千年,但这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却丝毫未变。

作者指出人类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因为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再做出最优的判断,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基于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偏见。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偏见分别是证实偏见、自我中心偏见和消极偏见。首先,证实偏见指的是如果事先有人评价人物A的性格,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TA就是那样的人。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机制证实比证伪容易。例如,如果有人说小A为人不好,那么我们在与他相处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归因为他为人不行。其次,自我中心偏见指的是我们往往会认为整个世界是围绕着我们在转的,会认为自己左右了许多事情的发生。例如,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看了某场比赛,才导致了这次比赛出现了这样的结局。最后,消极偏见指的是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那些糟糕的事情上面。这是源于我们在原始社会的一种保命心理机制。原始人在打猎的时候不会关注山清水秀,而会关注恶劣的天气,伤人的猛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存下来。正是这种基因的传承,让我们现代人还是偏向于关注消极的内容。

此外,大脑的不理性还体现在背景对社会判断会产生影响。人们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锚定,第一个东西带来的印象,会导致看法产生扭曲。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身材焦虑的现象,这是因为每天刷短视频,接触到的画面大部分都是美女,很多人便拿自己和她们相比。而短视频平台把比较的基准改变了,许多人因此产生心理落差,开始变得焦虑。在过去,我们会觉得毕业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就不错。但是短视频平台普及以及某些刻意的营销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外面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误以为外面所有人生活都这么多元,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过于乏味,由此产生心理落差,造成身心焦虑。

除此除外,作者还指出,如果想要拉近和一个人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让TA帮你的忙。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想发展人际关系,常见的一种思路是为对方付出。比如,你想和一位异性发展恋爱关系,可能就会夸赞TA,送TA礼物,帮TA做事,以求打动对方。然而,心理学研究却发现,这种刻意对对方好的做法,未必总能奏效,有时甚至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虽然我们都喜欢别人对自己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刻意去这么做,我们可能会怀疑对方隐藏了什么动机,或者有什么附加条件,于是就会提高警惕性。因此,要发展跟对方的关系,与其刻意讨好对方,不如换个思路,请对方帮你个忙。帮完你之后,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拉近许多。这是因为,态度很多时候是对行为的事后解释。如果对方帮了你个忙,那么对方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我为什么要帮TA呢?因为TA是个很好的人!”TA会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值得被帮助的人,也值得交往。

结语:所谓的明智就是懂得人际关系,懂得人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毫无感知地随着自己的情绪去做事,这就是一个人变得聪明的过程。

相关文章

  • NO.113《社会性动物》【美国】阿伦森

    前言:临近毕业之际,许多人即将迈入社会,而《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恰好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一些社会上的非理性现象。该书...

  • 读《社会性动物》

    文/方禾 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被称为社会‍‍心理学圣经。 观点一:‍‍人是社会性动物 你我或许喜欢孤独,喜欢安静...

  • 一花一世界005:阿伦森第一定律

    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在《社会性动物》中提出了阿伦森第一定律:做出疯狂行动的人未...

  • 读《社会性动物》有感

    《社会性动物》 关于作者:艾略特·阿伦森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999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关于...

  • 2022#01 《社会性动物》The social animal

    2022#01 《社会性动物》The social animal阿伦森 Aronson 心理学是个分支众多的社会学...

  • 《社会性动物》听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作者E·阿伦森“是美国心理学会110...

  • DAY 26 | 第二十五篇:从众的三种水平

    今天看了一点艾略特·阿伦森和乔舒亚·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介绍的主要是社会心理学。 这门学科的定义是他人真...

  • 《社会性动物》启示

    《社会性动物》,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美国)。读这本书,静下心来还不够,需要一定的思辨能力。西方人的书,确实读不...

  • 应该学点心理学――读《社会性动物》有感

    熊猫书院从上周开始读《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作者艾略特.阿伦森是曾经获得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这本书被誉为“美国社会心...

  • 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动物》| 王非解读 关于作者 艾略特·阿伦森,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之外,他还热心于心理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13《社会性动物》【美国】阿伦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ev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