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留学”趣事

作者: 芒果_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20:50 被阅读0次

    女儿5岁那年,因为先生工作的缘故,我们在狮城新加坡生活了一年。于是,女儿在那里上了一年的幼儿园。

    女儿第一次走出国门,就被动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幼儿园),留下了不少难忘又有趣的经历。

    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双语制,幼儿园分英文班和华文班。英文基础好的孩子上华文班,华文好的孩子上英文班。女儿英文零基础,所以被分在英文班里。不得不说,小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天后,女儿回家就开始跟我说英文,还是那种新加坡人特有的Singlish口音。

    一年后我们离开新加坡时,女儿的英文水平已经跟当地孩子没有太大区别了。

    记得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我们聊起她在新加坡幼儿园的“留学”经历,她笑着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在新加坡幼儿园学会的第一句英文是什么吗?”

    我说,不知道呀,你没有告诉过我。

    她让我猜,我猜不出,但心里很好奇。

    女儿一脸坏笑地说:“Madam Li, I wanna go to toilet.”

    Madam Li 是她的英文老师。原来女儿在新加坡幼儿园学会的第一句英文是:“李老师,我要上厕所。”

    我一想,这也太合情合理了,简直是非它莫属。我不由得也跟她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学习语言就得有环境。你不说这句话,你就上不了厕所,孩子能不一下子就学会了吗?

    后来看了一本书,说人的记忆分两种:永久性和暂时性。孩子6岁以前的记忆是永久性的。就是说,六岁前学的知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也是为什么乡音难改的缘故。我很庆幸,女儿在六岁前,学习了英文,而且不是仅仅背几个单词句子那种学习,而是学会用英文表达和交流。所以,后来女儿回国读小学和中学,英文一直很好,尤其是语感。反之,像我这种虽然学了十几年英文的人,读写还行,出了国,很长时间基本是哑巴和聋子一个,不敢说也听不懂。这在我的同龄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缺乏语言环境这个客观因素外,还跟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有关,跟我们开始学习英文时的年龄偏大有关。

    那天,女儿还讲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她在幼儿园第一次吃水果时闹的一个笑话。她至今记忆犹新,讲起来绘声绘色。

    幼儿园每天午睡起来后,是吃水果的时间。她记得第一次吃的水果,是切好块的苹果,放在一个很大的水果盘里。老师让大家先洗手。女儿洗好手后,兴奋地走到水果盘旁边,伸手就去拿苹果,结果老师连连说,No,No,要用夹子夹。女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拿起旁边的夹子,夹了一块苹果。正当女儿准备把夹住的苹果往嘴里放时,想不到老师又连连说,No,No,要把苹果夹到自己的盘子里,才能吃。

    吃个苹果,一波三折。

    女儿边说边笑边比划,模仿着老师的腔调,唾沫横飞。我一边听,一边脑补当时的画面:错愕的老师、手忙脚乱的呆萌女儿,我不禁也笑得前仰后合。

    当年女儿应该是有点小尴尬的,别看她现在笑得欢。

    不过,这能怪女儿吗?本来中西餐文化就很不相同。而且那时改革开放才十多年,很多方面还没有跟国际接轨,乃所谓西风不相识。就说集体场合文明用餐的教育这一块吧,我们是比较缺失的,别说孩子,成人又有几个有这方面的意识呢?出洋相也在所难免。

    真的是只有物质文明跟上了,精神文明才能提高。

    狮城幼儿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每个孩子过生日的那天,小寿星要请大家吃生日蛋糕。(说有趣,是因为这跟我们当时的国情正好相反)。有些热心的家长除了准备蛋糕外,还会额外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班上有二三十个孩子,几乎隔不了多久就有小朋友过生日。女儿开心得不得了,对着家里的台历,几乎可以背出所有同学的生日。我真佩服小孩子的好记性(不知道她这好记性是天生的还是背生日锻炼出来的),这好记性要是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

    还有一件趣事,是跟识字有关。

    女儿在国内时,我教了她一些汉字。来狮城前夕,我姐送了我一套幼儿识字“神器”——一套(4册)带插图的故事绘本配磁带,那是她大女儿用过的,千叮咛万嘱咐,用完了还给她,她以后生二胎还要用。

    我把这套“神器”带到了新加坡。我没时间陪她时,就让她边看这套绘本边听磁带。本来女儿掌握的识字数量在她那个年龄段算是可以的,但毕竟有限。通过这套绘本的学习,通过看与听的对照,女儿的识字数量突飞猛进,书里好多原本不认识的字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样学识字,孩子开心,家长省心。怪不得老姐要收回这套“神器”呢。

    女儿的识字能力在狮城幼儿园很快就被华文严老师发现了,严老师对她欢喜有加。幼儿园的老师们据此以为,所有中国来的孩子都有这识字功夫。

    后来,先生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也要上这个幼儿园,严老师听说后,对他寄予厚望。结果这小子不仅调皮捣蛋,且中英文均大字不识一枚。老师们这才知道,不是所有中国来的小朋友的中文都像我家女儿那么厉害的,哈哈。

    再后来,因为先生的工作调整,我们回国了。临别前,严老师送给女儿一枚精致的木头小相框,里面还夹了张小纸条,上面写了她的联系电话。小相框至今还摆在我家客厅的斗柜上,里面放的是我们一家三口在狮城的合影,严老师那张有电话号码的小纸条也一直夹在相框的背后。每次看到这个相框,就会想起在新加坡的那些美好时光,想起对女儿深情厚谊的严老师。只是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严老师了,估计她现在早已退休。愿她健康安好。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女儿在她小小的年纪,能拥有这么一段有趣的“留学”经历,对她的成长而言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常想,没有改革开放,国家就不会迎来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当初也不可能轻易地走出国门。相较于我们的父辈,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是时代的幸运儿。

    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狮城“留学”趣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fh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