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晨间日记

晨间日记

作者: 林智宏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18:52 被阅读0次

                        孙建荣的创业故事

          人高马大的孙建荣浓眉大眼,跟他的企业一样稳健而厚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孙建荣就与父亲孙启贞拉开了外加剂“马拉松”的长跑赛。父亲退居二线后,孙建荣照样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企业的厂址在移动、企业的名称在变更,但是品质在提升。当年的“城南化工”,今天的“桑穆斯”一直稳居于万荣县外加剂明星榜的显眼位置

        葵卯年小满过后的第二天,千树碧绿,麦田黄泛。在位于荣河镇以南一公里处的桑穆斯建材有限公司里,我们见到了董事长孙建荣。

          65岁的孙建荣,一米八八的个头。举止言谈流露的是黄河汉子特有的底色:朴实厚道、稳重干练。我们边喝茶,边聊天。从这位企业家身上,我领略到了又一个万荣外加剂人的创业故事。

              故事一:外加剂的先行官孙治贞

        水有源,树有根。要说万荣外加剂,就绕不过孙治贞。

          孙治贞是万荣外加剂的大功臣。2015年孙先生去世后,惊动整个外加剂行业。县上不少的领导也前来吊唁。一位副县长还代表县委、县政府参加了追悼会。仅外加剂圈子里就有300多人自发的带孝到墓地给孙老先生送终。

          孙治贞自小聪明伶俐,天赋极好。特别是对文学艺术独有钟情。1952年高考时却阴错阳差的录取到了华北第二工学院,学的专业是热功能转化。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工业建设人才,孙治贞大学毕业后被派去留苏。两年后孙治贞回国分配到阳泉机械厂,担任总工程师。后来,由于特殊的原因,孙治贞离开阳泉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回到万荣后,孙治贞在文化馆画板报,画墙壁,刻腊板,印小报,把自己的艺术天才发挥的淋漓尽致。大炼钢铁时,他两次上了吕梁山搞宣传。但最终还是回到南李庄村这块热土上。

          孙治贞有文化,有素质,为人处世从不说过头话 ,深受乡亲们的欣赏和拥护。所以从1961年到1975年,孙治贞一直是村革委会的副主任,或是农业股长。

          孙治贞搞外加剂,刚开始纯属偶然。那是1975年的一天,孙治贞接到了一封来自西山矿务局的信件。这封信是他在矿务局当总工的一位大学同学寄来的。来信的意思就是,想请学过热功能转化专业的孙治贞,帮助他解决一道难题,就是井下防潮问题。当时,为了挖煤工人的安全,通常要使用混凝土加固坑道两旁,可是井下潮气太大,通风也较差,加固的混凝土迟迟难以凝固。严重影响着挖煤的进度。孙治贞接到老同学的救助信后,他的热功能转化特长一瞬间就从脑海里蹦了出来。这不就是需要给混凝土里添加一些录化钙吗?几天后,孙治贞把生石灰和盐酸结合做物理反应实验,通过多次调配比例,做出了适应井下施工的防潮添加剂,一举解决了困惑多年来,解决不了的混凝土早强问题。而且经过科学监测,这种防潮剂不但让水泥能够早凝固,又让强度增强了。

              孙治贞研发的防潮剂,就是外加剂的祖师爷。

            1978年,改革开放初露曙光,党的政策还未明朗。孙治贞第一个以校办工厂的名义,办起了“万荣县荣河公社南李庄化工厂”。这也是荣河当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为了厂子的起步,孙治贞可是吃尽了艰难困苦。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至少得12000元。那时候,给工程队当一天小工就是几毛钱。莫说上万,就是上千也是个天文数字啊!就算是“一根钢棍一口锅”的搞个工厂,但总得有进原料的钱,拉原料的车费,抬脚动步都需要钱说话啊! 

          面对资金的困境,孙治贞决定“变卖家产”和贷款。

          在农业社时期,有一个奇怪的事,社员搞别的副业是投机倒把,但是养蜂却不是资本主义尾巴。孙治贞多年来一直养着蜂,最多时有四十箱。为了有点起步资金,他忍疼卖掉了部分蜜蜂。迈开了办厂的第一步。厂子的基础打好了,几千元就花完了。为了筹措原料款,他天天提着馍布袋到农行,到信用社求贷款。在那个特殊时期,对于私人搞企业,从上到下还是敏感的。但是信用社的同志被孙治贞的精神感动了,最后冒着风险给他贷了10000元。孙治贞就这样信心百倍,紧锣密鼓的干了起来。厂子生产的防潮剂和早强剂很快在全国打开了局面。

          后来,孙治贞在《中国建筑材料市场》报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随即引起了中国建材院黄大能教授的高度重视。黄老接见了孙治贞后不久,又不顾年老体迈,来到了离京城几百公里的万城南化工厂考察,并对产品予以“点拨提升”。并命名为: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这个专业术语就出自黄大能教授金口。而且也是首次在全国使用的。在这个阶段,城南化工厂历经不断攻关研发,推出了砂浆塑化剂、氯化钙、早强防冻剂、防潮剂等第一代外加剂系列产品。

    故事二:孙建荣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外加剂作为建筑领域的一分子,也需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一个民营企业要把外加剂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代代相传,继往开来。

        1996年,60岁的孙治贞满眼欣慰的把担子交给了羽毛已丰的儿子孙建荣。孙建荣从此出任公司董事长。

          其实,孙建荣自八十年代初期就给父亲当起了小“马仔”。孙建荣非常聪明,长得魁梧,当年是荣河中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尖子生,班干部,但是他没有等到高考制度恢复机遇,就从高中毕业了,无缘于高等学府。他卖过菜、拉过炭,干过工人、教过学。但是,在多变的环境里他逐渐历练出了可以驾驭一个中小型企业的能力。

          八十年代初期,孙建荣跟父亲就经常走南闯北开拓自己的市场。孙建荣的记忆里有两个很感人的故事。

        一个是这样的:那年,孙建荣发现市场上有了南方人生产的微沫剂,以前混凝土使用的是砂浆塑化剂。微沫剂的前身就是塑化剂。塑化剂的研制者是长春森林化工研究院。先知先觉先行动,只有尽快掌握了这种产品的技术要领,才能生产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父子俩敢想敢干,而且总是能想到一块。孙建荣就和父亲踏上了远去长春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他俩带着一大袋子馍干、大葱、腌韭菜、腌蒜苔,装着一塑料桶开水爬上了绿皮火车。长春森林化工研究院不在市区,那时候还没有出租车,下了火车后,他们就爬上了专门拉客的马拉爬犁,在风雪里整整挨冻了三四个小时候,才赶到了森林研究院。

          成功不负苦心人。他们在长春得到专家的指点后,一回来就开始用松香和火碱熬制塑化剂,经过3个多月200多次的反复实验后,终于成功了。他们把样品带到了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吴中伟院士亲自对产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最后高兴郑重的给塑化剂命名:RSF改性微沫剂。

          RSG改性微沫剂按现在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首创”。属于独家发明。所谓的改性,就是原来的微沫剂添加时,必须用开水稀释。改性后的微沫剂用常温水就可以化开,操作简易,携带方便,随用随加,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方的效益。

          RSF改性微沫剂开创了普通微沫剂之上的先河。这一成果,被很快推广了起来。《山西日报》1985年2月23日在报眼发了这样一一条标题新闻:了不得,了不起,四个农民搞科研,研究出我国混凝土外加剂新产品。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城南化工厂开始用的是玻璃瓶包装微沫剂,这样容易破碎。孙建荣打听到河南三门峡有个塑料厂,生产塑料瓶。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孙建荣就骑着车子去买了。他骑了140多里是石子路,又翻越了几十里的平陆山路。天黑才才到了三门峡。第二天一早孙建荣就找到塑料厂,买卖很是顺利,他一次性购买了2000个塑料瓶。他来的时候想的简单,认为自己可以用自行车带驼回去。哪料到,堆积在眼前的塑料瓶像座小山一样。他当即傻了眼,这咋能用自行车带回去啊。他真的没辙了。他只好把塑料瓶先寄存在厂里,自己骑着自行车赶天黑前回到了厂里。父子俩反复商量,就是找不到车辆能把这2000瓶子拉回来。最后,富有“争气”精神的父子俩竟带着四条装棉花的大布包去了。他们到三门峡塑料厂装好四大包塑料瓶,一人拖着两个大包。走旱路要翻山越岭,路也太长。他们就决定走水路,往茅津渡赶去。父子俩吭哧吭哧的各自推着两个小山包,黑汗流水跋涉着几十里路,路旁过去的游客不时的看着他们笑。整整一个小时,总算是到了渡口……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心酸史。

        接过父亲托付的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如何守候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半壁江山”,而且还要未雨绸缪,立足当下,谋划未来,作为孙氏企业的二代传人,孙建荣日夜思考着。他认为只有巩固,提升,创新,发展,才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当年,他跟父亲结识了一批有威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教授。如黄大能、吴中伟、陈建魁等等。孙建荣担任董事长以来,一刻也没有放松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和业务联系。专家们也乐于与孙氏企业联手研发产品。一方提供知识,一方提供实验。一个想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个在转化的过程中获得利益。这就是互惠互利 ,合作愉快。1990年,孙建荣的JW—3型混凝土防冻剂,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颁发了鉴定书。于此同时,第一代产品走进了北京亚运会,仅早强剂亚运村的住房建筑就使用了6000多吨。每次从运城发货,都是整车皮整车皮的。1993年,孙建荣与他们合作,又新上了——RC型多功能混凝土减水剂。这种以糖厂废蜜通过转换形成的科研成果,还起到了变废为宝,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利于环保的双重效益。于此同时,已升格为“山西城南化工厂”的减水剂产品,竟投入到了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中,甚至尖端科技领域。比如三峡大坝、机场跑道电力工程、桥梁道路。1993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混凝土发射座用的是“山西城南化工”产品。

        1999年,“城南化工厂”更名为桑穆斯建材有限公司,四年后,搬迁到了早园工业园区。孙建荣踌铸满志的开始新的创业。

        到了早园后,萘系外加剂开始面世。孙建荣很快转型发展,上齐了生产萘系的全部设施。桑穆斯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良性循环着。

          外加剂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产品新陈代谢也较快。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不会被挤出这支队伍。时隔13年后,2012年,聚羧酸外加剂又轰轰烈烈的出来了。做事果断的孙建荣当机又投资一个亿,占地25亩,上了一条最新聚羧酸外加剂生产线。从第一代外加剂到第三代外加剂,每个转换的阵痛节点上,孙建荣都是义无反顾,毫无悬念的走在前列。因为他知道阵痛就是新的生命即将诞生。

          孙建荣和父亲还有一个功绩,就是当年为荣河“孵化”了300多名外加剂专业人才。孙建荣在化工厂里每年举行两次业务的培训。这些人就是最早的万荣县外加剂销售的有生力量。也是在他们的带领和推动下,万荣的外加剂事业才会得到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三个故事:孙建荣的功绩和荣誉

        生于斯长于斯的孙建荣,像更多的在黄河岸畔长大的荣河汉子一样,朴实而豪爽,低调而稳重。孙建荣的生活很简朴,穿戴毫不讲究。他的企业做得再好,再有啥亮点,也极少在媒体上炒。但是,在公益事业上,他从来都是慷慨解囊,毫不犹

          南李庄村是个大村子,两三千口人。当时没有幼儿园。孙建荣便拿出20万元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幼儿园。学校民办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孙建荣连续10年每年给民办教师发奖金。村民们吃水困难,深井供水不足,孙建荣捐资20万元钻打了一眼深井。紧接着村里就紧借东风安装了自来水。这些年,孙建荣还资助了3名孤儿大学生,累计已达18万元。连续十几年年关给全村老人敬送慰问品,先后已经拿出了30多万元。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年交一次特殊的党费10000。县委县政府号召企业家献爱心时,孙建荣给万荣红十字会捐款6万元。至于平时的关怀弱势群体,扶贫帮困,救急救命方面的事情,更是枚不胜举。

        好人必有好报,行好必然会得到社会的推。孙建荣连续七届当选人大代表,两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工商联副主席、慈善总会副会长。万荣县外加剂协会会长。运城市特级劳模,山西省劳模范。

          2015年,孙建荣的儿子孙超渊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响应“凤还巢”号召,回到了自己父亲的企业。这个从小对外加剂就耳濡目染,熟门熟路的帅小伙子,经过高等学府的深造后,更具备了驾驭着这个企业底气和谋。短短的几年时间,孙超渊就获得了山西青年创信模范、运城市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万荣县政协常委等荣誉和称号。

        桑穆斯,这艘万荣外加剂行业帆船,正在孙建荣承上启下的运作中,砥砺奋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间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g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