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哪吒》相关的内容,我都总会扯上实时票房数据来衬托一把的---
“上映7天,总累计13.6亿元,登顶国产动画第一席位”

如此辉煌的成绩,我们至少有4年时间没有见到过了,也确实给迪士尼皮克斯等长期霸占票房头部位置的世界动画巨头,一记狠狠的巴掌。
与此同时,大获成功了嘛,名垂千古了嘛,国漫崛起了嘛。
如今的中文互联网也不绝如缕的涌现出N多探讨《哪吒》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话题,饶有用竭嘶底里的方式去穷尽所有的可能,让《哪吒》的成功成为一种可被不断重复的科学公式。
说白了,大家都认为《哪吒》的成功其实是一个蕴含着“理所当然”因素的案例。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内容我将从《哪吒》的主角人物设计开始,在给你们简介哪吒形象几经的变化的同时,也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娓娓道来---

区别于过往看到的形象,烟熏妆,大头娃娃脸,锯齿状的牙齿,西瓜状的刘海,满脸的豆斑,一眼望去,似乎并无任何的讨喜之意,但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又是最贴合剧情的那款哪吒形象。
那哪吒的人物设计“容易”吗?
粗略来说,这不就是捏个娃娃头,然后扎两个包子发髻,再涂上两圈黑色眼影就能够成型的角色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妨看看今天的热搜榜单---
“哪吒设定手稿”

这是一条目前在第15位置的热搜话题。具体来说,这是关于最近官方发布的一份经由哪吒设计草稿图汇聚而成的近两分钟短片。
一初开始,主角哪吒的形象可是与当前的这款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中分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目光。虽说为初稿,但从年幼的形态到完全体变身后的身形,全都给绘制出来了。
接着,我们还能看到辫子直翘到头顶上的哪吒---

幼年的时候胖嘟嘟,老大一点后,却就显现出了有点骄傲自满的模样了。
下面这款有点儿像随笔,但上颚露出的两个大门牙,确实让人记忆难忘---

下面这款所描绘的形象无疑显得太过阳光乐观了---

另外,我们还能看到如此近乎妖怪造型的哪吒人设---

也能窥见包子发髻比头颅还要大的呆萌女孩形象,以及眼睛泪汪汪日漫风浓烈的造型---

而下面这几款应当是曾一度被选作候选的人设,一整套动作都被描绘出来了---


只是让人没想到,下面这款近似肥宅妖怪的形象,也同样得到过重视(感觉差点儿就成吉祥物了)---



接着,我们还能看到皮肤黝黑的哪吒版本,以及脸型样貌有点儿像狐狸一般的哪吒---


下面这几款看似相似,但其实仔细查看能够发现内含不小的差距,共同特征都是非常呆萌---

当然,上述这一系列(据说接近100版)的哪吒设计图全都被推翻抛弃了,而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如下这款烟熏妆形象。

在开头可能你曾表以哪吒的形象“很特别”“很另类”的看法,但整一套设计稿看下来,其实再特别,再奇葩,再另类的造型动画设计组全都给我们带来过了。
我在这里不站队去点评这款最终形象是否是“最好的形象”,毕竟烟熏妆的版本是所有设计中最先入到我们眼眶,并经过了长达2小时的剧情渲染而感知的形象,如此评判会对其他设计版本有失公允。
但一路看下来后,我想你们应该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曾觉得哪吒的人设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不好意思,你可能陷入到了内容创业界最为人不齿的“倒推因果陷阱”当中了。

残酷的真实世界
是啊,不就是娃娃头,麻点脸,烟熏妆,插裤袋吗?随便拉个设计学校毕业的实习生开干,最多一个星期就能成型啦!
但现实可真没有如此简单,摆在内容创作者面前的并非是诸如中考高考那样的有着明确方向的考试。
而且你们曾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百用不烂的“钻研题型”(研究标准例题,然后用相同的解题方法去应付其它的考试),在极度依赖创意来推进的内容创作产业中,也几乎不具备任何的实用价值。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回看《哪吒》在大获成功后,过去这几天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带有“宿命成功论”基调的分析文---
什么精益求精:单就哪吒一角就换了近百设计稿,每一个参与创作的同事都会表以饺子导演“暴君”的看法,过去近5年时间来,无不生活在被导演吹毛求疵的制作旅程上。
什么天纵奇才:深挖导演在11年前发布的成名作《打,打个大西瓜》,也罗列了这部仅有16分钟的短片是如何让他一鸣惊人,斩获整个二次元圈的赞誉。
什么不计成本的支持:某些媒体还对参与《哪吒》协作的企业进行了兜底,最后发现一共有60+家外包投身其中,并且大多数都是抱着亏本心态去予以支持的。说白了,用申公豹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趟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情。

最后归结得出,如此作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的找个天才,找了资本,再投以时间,成功就是必然能够企及的彼岸吗?
我们不妨将时间再度回推到10年前---
事实上在那个互联网仍初显稚嫩,电视台每天循环播放的也只是《喜羊羊》的年代,刚刚兴起的视频网站上就已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动画人了。
其中的代表除了饺子,还有另一部曾与《打,打个大西瓜》齐名的《李献计历险记》的作者李阳。

结果如何?几年过去了,李阳率先获得了高额的资金支持,最终将动画片改编成了真人电影,并邀请了一大群彼时人气鼎沸的明星来加盟,然而可惜的是,最终惨淡收场,仅有800+万的票房进账。

当然,这并非只是国人独有的风景,即便遥看大洋隔岸的好莱坞,当今影视创作最成熟的地方,我们仍旧能够听闻诸如《绝命毒师》这样的美剧,在其被封神之后,导演面对媒体询问成功秘诀时说出的一句话:“我也想知道,这样我们就还有机会在影视界再搏一把了”。

用专业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文创界传颂的一个信念:“Nobody knows principle”。没有人能够知道究竟是如何成功的,而事后的所谓总结和复盘,其实对下一次的工作并无太多的关键影响。
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绝对是一个偶然。
或许也正因如此(我相信在此领域深耕10数年的饺子,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便整部《哪吒》的主旨聚焦在“打破命运的不公”之上,但最终饺子还是借由太乙真人道出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晓得,但我知道,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

“命”是逃不掉的,但“不认命”是你能够向梦想靠近的唯一办法。
明白了吗?看懂《哪吒》了吗?如果没读懂这一层,不妨带着上文的解读,好好的再去影院支持一番吧。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