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感觉自己,能洞悉身边所有人的意图,认为自己比当事人更了解他们。但当我们被他人洞悉到自己的心理时,就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体验了。
每个人都会认同,内心存在不愿面对痛苦的渴望,我们也都知道,直面真相会让自己很受伤或无法承受时,有多容易选择自我欺骗。
如果面对一件事的全部事实,会让生活不堪重负时,防御机制,就会帮我们幸免于难。
弗洛伊德,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了防御机制这一概念。
而迄今为止,对防御机制最短小精悍的理论释义,来自唐纳德·梅尔泽(Donald Meltzer),这位英国心理分析学家。
他的观点是:就其本质而言,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

当知道另一半背叛了自己时,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当挚爱离世时,不少人选择麻痹自我,来挨过失去他们的痛苦;
当面对繁重的任务时,我们很可能选择用拖延,来逃避要去面对的困难……
我们的潜意识中,埋藏着很多想法与感受,它们不是太过痛苦而无法承受,就是与道德和价值观互为冲突。
换言之,我们并不想知道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如果真想知道的话,这些想法和感受,根本就不会进入到潜意识领域里。
那么,我们是如何设法避免遇到,让自己难以承受的部分自我呢?
我们又是怎么做到,在别人看清自己的某一面时,自身却对它感到陌生呢?

——“鸵鸟心态”的本质:压抑与否认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转移与反向形成
——非黑即白思维:分裂
——现在他在我心目中很完美,我不想破坏这份完美:理想化
——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愿听你的负能量:投射
——为避免痛苦,放弃所有开始:控制
——你相信的,只是你想让自己相信的:“思考”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羞耻防御
可逃避无用,也无意义。
这或许可以暂时躲开痛苦,但同时,也让你失去了学会处理类似难题的机会。

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一些无形的应对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得以将那些无法接受的想法与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
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在以微妙的方式,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同时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情感领域。
当我们用暂时的快慰来逃避现实情况时,或许并没有想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道理。
那是用一个错误来掩饰一个困难的开始,而一叶障目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而一步错步步错、越错越严重,最终罪恶高筑。
说不定,问题的开端,仅仅就始于一个小小的错误。
告别逃避的生活方式,辨认它们、摆脱它们。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坦然地面对痛苦。
投入的时间与努力,会让我们更容易、也更自信地处理那些问题。
而我们,本应该,更好地体验,五彩缤纷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