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与焦点理念相碰
打羽毛球已经有18年头,断断续续,但总还是在打羽毛球的路上。因为不是系统,正规的学习,所以总是在自己去揣摩,这样的成长速度不是很大,由于比较勤快,有些球熟能生巧。
去年开始被朋友拉着去打,我的动力怎么来?跟刘老师说的对上号。情绪,关系,成就感和希望感。球友怕我失落或不开心,总是鼓励着我,跟我密切语言交流。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好,还相约打球到老。每次表现的比较好地方,总是即时表扬,让我找到了一种成就感。最明显的变化是,起先让她帮我报名,变成我主动报名。
在球场上与搭档配合的比较有默契,发挥的比较好,得分就比较高,个人有成就感,体验着打羽毛球双打的配合的乐趣。当搭档,打了一个漂亮的技术球,及时的肯定表扬。失分或漏网总是互相鼓励。这样的一个氛围,竟开心又自然。
当你新来的做搭档,总是在叨叨,应该要这样或那样的时候,反而手足无措,失分更多。在失分时总是抱怨或泄气,更没信心打好。反而有种不想继续下去的感受。
想起了刘老师的理念,接纳包容尊重,欣赏,反而使人更积极主动。当你叨叨失分时,还指责抱怨,会使拍档更加没信心,反面的情绪更多。
一路走来,发现打球灵活多了。以前总是打球固定的思维模式,现在有人指导,会的技术多就打破固有打法,一个球可以直拉,也可直放,更可反手对角拉。在氛围好的群体里,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球路也灵活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