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和坚持“古音不改读”的语音文化传统和传承原则
韩同常
桂从路的《鬓毛衰(cui)还是(shuai)?请对传统文化存一份呵护之心》是一篇好文章,有理有据,守护了中华文化根本。
最近,网络披露的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古音字审定表”(征求意见稿),暴露了某些领导和专家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特别是语言语音文化肆意篡改的霸道和无知。
中华语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中相对稳定的语音和文字,蕴含着很多文化秘密,有待继续发掘。基于此,“古音不改读”也应该属于传承语言文化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对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与呵护,因为语言包括语音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和子孙万代的共同遗产,不是个别“语文专家掌权派”的私有财产和私藏品,不能随意歪曲与破坏。
语言,包括口头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是由语音、语汇、言语作品三大系统构成的,其中语音是最稳定的系统,并不一定要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语汇和言语作品可以随着时代生活变化而丰富、发展与变化,但是言语作品一旦产生,后人也不能随意更改。至于文字由繁到简的适当变化,是必要的,同理,中语普通话推广普及也是中华大一统的必然要求;但是各代繁体字的专业研读也必须重视起来,各地典型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必要的。
总之,单从语音方面来看,也决不能为了迁就无知而随意改变古字音,“古音不改读”仍然应该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条基本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