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作者: 雪中萍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21:50 被阅读68次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文/雪中萍

    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曾见过“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但几乎都是寥寥几笔,也许是不愿提及,也许是不知其详情。我辈七零后生人,只从父母口中和历史书里了解些许而已。

    而季羡林老先生却将自己在“十年文革”的所见所闻所历写得如此的有画面感,而且语言还很是诙谐幽默,一个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的老人,如此平淡的叙述苦难,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啊!

    如今我辈生活在太平年代,读着书,想象着当时遭遇迫害的“季老们”,体会着他们当时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时时为他们难过,也不由感到胆战心惊,庆幸自己晚生许多年。

      季老在后记里说:“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是啊!亲历了那段屈辱人生的人,一定不愿再提及,提起也定是不能自已,季老写下这本书,无异于揭开疮疤,还要往上面撒盐。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最可怕的是,我逐渐发现,‘十年浩劫’过去还不到二十年,人们已经快要把它完全遗忘了。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谈起这一场灾难来,他们往往瞪大了眼睛,满脸疑云,表示出不理解的样子。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疑问号。他们怀疑,我是在讲“天方夜谭”,我是故意夸大其词。他们怀疑,我别有用心。他们不好意思当面驳斥我;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流露出:“天下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独与恐惧。”这是季老写书的缘起,也是现实真实的写照,七零后的我们没有亲历,但或多或少还有耳闻,如今的孩子的确是把这些当故事听,也觉不可思议。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那一次“革命”是对文人的侮辱,也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季老曾还有侥幸心理,书中写道:“我自信,我从不反党、反社会主义;我也没有加入任何反动组织,“反革命”这一顶帽子无论如何也是扣不到我头上来的。心里乐滋滋的,没有再想下去。”结果却也被批斗,体验“喷气式”,住“牛棚”。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季老如此描写所见批斗场面:“一年多以来,我看够了斗争‘走资派’的场面:语录盈耳,口号震天;拳打脚踢,耳光相间;谩骂凌辱,背曲腰弯;批斗完了,一声‘滚蛋!’踢下斗台,汗流满面。到了此时,被批斗者往往是躺在地上,站不起来。我作为旁观者,胆战心颤。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现在岂但辱而已哉!早已超过了这个界限。我们中华古国,礼仪之邦,竟有一些人沦落到这种程度,岂不大可哀哉!”画面感超强,悲愤之情却溢于言表。

    当季老也被冠上罪名批斗时,他想到一死了之,看这一段时,不禁泪流满面,他不想死,但一个人无尊严,无自由时,也许死是最好的解脱,多少文人在这次“革命”中离开,不是没有眷恋,而是心痛不已吧?季老死前再三思考,还怕吓着自己的婶母和老伴,最终决定带着安眠药离家赴死,怎样的悲哀和失望,才会有这般平静与决绝,那时很多文人也许都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自绝。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季老如此评价“文化大革命”的作用:“我因此想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写大字报锻炼了书法,打人锻炼了腕力,批斗发言锻炼了诡辩说谎,武斗锻炼了勇气。”如此评价,也是莫大的讽刺。

    我想,季老在多年之后,能够平静的回忆这一段对自己来说很屈辱的历史,甚至不乏对自己当时心态的剖析,对自己非人的待遇都能一笑而过,也算是放下了。他研究佛学,也许已经从中参透了许多,我等凡人不能领会。

百分之七八十著作创作于“文革”后

      季老忍受刮骨疗伤似的痛苦写下此书,应该是他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他没有在“文革”中死去,亦没有逃离他国,他是想让这段历史被更多的人了解,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他说:“今天的青年人情况可能不同。他们对‘文化大革命’不了解,听讲‘文化大革命’,如听海外奇谈。我觉得值得忧虑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昧于前车之鉴,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干出类似的事情来呢?”这是一种责任感,也是拳拳爱国心啊!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以为,以史为鉴,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幸福,读着此书,在泪目中不禁幸福感倍增。

              2018.3.20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相关文章

  • 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文/雪中萍 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曾见过“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但几乎都是寥寥几笔,也许是不愿提及,也许...

  • 《牛棚杂忆》季羡林

    历史书很多都是一笔带过,一直到自己读到并产生了兴趣。《白鹿原》神仙人物朱先生的坟墓,到了此时也要被翻出来打倒打烂。...

  • 浅读《牛棚杂忆》季羡林

    2017.3.24-2017.3.25 完结 《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说“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时间”可以获得...

  • 真实的文革生活《牛棚杂忆》

    真实的文革生活《牛棚杂忆》(季羡林) 先不提文革苦乐,谈谈季羡林先生为何写起。 不乏有人怀疑,...

  • 读书笔记

    今日读的是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还没有看完,也不能一次看完,心里太沉了,不堪重负。 “牛棚”,如果不是因为那个...

  • “只要脑袋没问题,就让它不停地运转”

    -1- 最近,我在读季羡林的《病榻杂记》。 老先生的《留德十年》、《牛棚杂忆》我都看过了。读他的书,就像听一位老爷...

  • 读书笔记–020《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 季羡林 25个想法 从社教运动谈起 >> 深文周纳 对号入座 >> 戋戋 自己跳出来 >>...

  • 随笔|遇见,故事里的人和事

    《干校六记》之前在大学时期读过,同时一块读的,还有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模糊的记得还有宗璞的《三生石》,都是讲述一...

  • 读《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的用散文随笔方式对其在文革时期不幸遭遇所写的的一本回忆录。 季羡林老先生对自...

  • 读《牛棚杂忆》

    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牢记历史,清醒生活。 读《牛棚杂忆》心口始终压着一块巨石。 下面是摘自《杂忆》原文,窥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史为鉴,体会幸福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s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