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用三个维度解读《刻意练习》

作者: 521杰行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23:29 被阅读144次
图片源自:文杰的小木屋

三个纬度分别是:

001. 刻意练习究竟练的是什么?

002. 刻意练习为什么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

003. 如何总结出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法?


001. 刻意练习究竟练的是什么?
图片源自:文杰的小木屋

刻意练习,练的其实是大脑跟肌肉。

作者认为,一个人变得卓越,靠的是刻意练习,而不是智商。

通过刻意练习这种方式,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实现卓越的成就。

书中列举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刻意练习实验,伦敦的大街小巷路况复杂,在当初没有gps定位的情况下,把客人送到目的地是一件很烧脑的事,所以据说伦敦出租司机的资格非常难考。通过对出租车司机训练过程的监控发现,这些司机的大脑的某些部位变得强大起来,这些部位的物理容积变大了。也就是说,通过刻意练习,改变了大脑的容量的大小。

科学发现,人的临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非常有限,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东西,但是人的长久记忆,还没有找到极限,就像前面提到的,记住圆周率后面10万位数那样。

002. 刻意练习为什么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

那么,通过怎样的方法,能够把大脑练得强大起来呢?《刻意练习》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参考,就是:

我们的大脑一定进入“学习区”。

通常我们会在三个状态游走:

舒适区

学习区

恐慌区

图片源自:文杰的小木屋

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学会的区域,我们能够掌控的区域,比如你是一名有着多年驾龄的司机,实际上你就进入了驾驶的“舒适区”。

恐慌区,则是你无法掌控的区域。比如同样是开车,如果你开在上面满是冰的山路上,你一定非常害怕,甚至你不一定敢开。那么在路面上有冰的山路驾驶,对你来讲就是恐慌区了。

学习区,则是介于舒适区跟恐慌区之间的区域。这个区域,你不完全掌握,但也不是完全不掌握。比如你学习如何驾驶能够省油。这是驾驶习惯的问题,练习这个技术,你就不是完全无法掌控,也不是全部能够掌控。你就可以通过学习,慢慢掌握。

学习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这个区域既有未知内容,也有已知的内容,如果完全是未知的内容,就变成恐慌区,如果完全是已知的内容,就变成舒适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然后再打破这是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再变成舒适区。不断循环的过程。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学习区”呢?

如果选对了学习区,其结果就是,你会处于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你去学习,而且还不会让你觉得过于困难。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在自己想学习的领域提高,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不小心就进入恐慌区,学习很难,无法提高,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离开舒适区。

图片源自:文杰的小木屋

我们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他发现了一个英国杂志,叫《观察家》,在这份杂志中,他发现很多好文章值得学习。他采取的策略:

第一步,完全按照文章原来的样子,重写文章。如果有想不起来的句子,就按照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达到最接近的效果。

后来厌倦了这种方法,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复写,而是写出自己的文章。于是他采用下面的方法。

第二步,他用自己的思路写文章,跟《观察家》的文章比较,然后找出差距来,再进行调整。这一步的价值是,刻意找出差距,进行学习。

第三步,刻意练习词句问题。他发现自己的词汇量没有《观察家》上文章的多,也没有人家那种思如泉涌的感觉,他采用一种很好玩的方法,改写《观察家》文章,把人家的文章改写成诗歌。因为写诗,要用完全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字来表达,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用词的灵活。再后来,他又把诗再改写成了散文。通过这样的练习,他提高自己的句法,文法的技能。

第四步,刻意练习逻辑。他把《观察家》文章的每一个句子用一个线索词语描述,然后再打乱这些词,然后经过很长时间以后,用这种线索性的词汇,还原文章原来的逻辑关系。

富兰克林通过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法,成为的伟大的作家。

我们发现,刻意练习是以学会为目的,而我们看到很多人是以学很多为目的,其结果是一知半解。

富兰克林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范例,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刻意练习。

图片源自:文杰的小木屋

比如学习英语,很多人的方法,是看很多的原版电影,而有些人的方法,则是就看一部原版电影,然后针对这一部电影,进行刻意练习。

这里要注意的是,反复看同一部电影的目的,不是同样的重复,而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重复。比如第一遍把单词搞定,第二遍搞句子,第三遍搞发音。

003. 如何总结出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法?

01. 找到刻意练习模仿对象;并一定要专注于刻意练习的内容。

02. 把需要刻意练习的事情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03. 找出自己的问题点,不断纠正,针对问题点进行刻意练习。

相关文章

  • 今天,我想用三个维度解读《刻意练习》

    三个纬度分别是: 001. 刻意练习究竟练的是什么? 002. 刻意练习为什么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 003. 如何...

  • 之前所做的都是娱乐而非刻意练习

    刚又听了遍《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想用我喜欢的方式去练习刻意练习,于是我就想练习跑酷,就练习️下面这个动作,我们称为...

  • 读书笔记|真正的高手,都在刻意练习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我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刻意练习》。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我阅读后的感受。 1.什么是刻意练习?...

  • 2020-08-05

    《刻意练习》读后感 题目:践行刻意练习,从小白到大师 2016年,我在樊登读书会听樊登老师解读《刻意练习》,并做了...

  • “刻意练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刻意练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听了樊登关于《刻意练习》这本书的解读,对于刻意练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刻意练习符合“专注...

  • 《刻意练习》——快速成为专家的秘密

    今天分享的是——《刻意练习》 1.什么是刻意练习? 2.刻意练习的三个误区 3.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相信很多人都听...

  • 刻意练习,再再续

    刻意练习,继续刻意练习,樊登解读过可以练习采铜姐读过刻意练习,得道成假可以练习喜马拉雅可以练习混沌大学李善友可以练...

  • 《刻意练习》解读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叫做《刻意练习》。我们将为大家分成好几个方面解读,所有内容都会在该推送中为大家呈现,请大...

  • 《刻意练习》解读

    1万小时天才定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埃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的情况下,1万小时才有用...

  • 解读《刻意练习》

    首先提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吗? 达芬奇, 智商230, 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人之一, 是意大利文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我想用三个维度解读《刻意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wa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