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俗不共赏
今天翻了下这两年来写的文章,不知不觉也码了七十多篇了,零零散散的下来也有10万多字了。
与简书最初的相遇是通过一位学姐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个写作平台,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写文之路。
那是16年,大二,我从小语文不怎么好,虽然很喜欢阅读,可是写的作文总是分数不好,老师常说我的文字太率性了,可写作文是戴着镣铐来跳舞的,你不能太任性了。可我不是那种喜欢有束缚的人,尤其是写作文,基本上都是怎么过瘾怎么写,不考虑作文能不能拿高分,总觉得自己数学够牛,语文有个及格分就不会拖后腿了,所以从来就没写过什么特别好的作文来。
加上后面被老师说太多了,更加没什么信心去写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文章,再加上不想努力,我后来就没怎么再去写文章了。直到大一结束后,我惊恐的发现自己竟然散失了写字的能力,以前虽然不怎么喜欢写作文,可是要写起800字来可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但最让自己担心的是怕等到自己老了以后,找不到自己年轻时候写的文字,连最简单的文字记录都没有,就开始慌了。直到遇见简书的时候,看见了很多写手,很多读者,很多,优秀的人。
最初的时候,我想每个写东西的人都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字,没人看什么的,完全不在乎?其实刚开始我也有过,不过后面就慢慢释怀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只是为了给自己,让以后的自己看的时候明白当时那份开心,难过亦或是别离。就怀揣着这样的一个想法,一写就两年了。
到了现在,感觉写东西,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是一种单纯的喜爱、洁净的创作,无关酬劳,无关声誉,无关结果,所有的意义,都在字里行间,都在那个纯粹的过程里,很享受。
有人写得很好很真实,我会去精心的点赞和评论。平时也经常看小伙伴的公众号,才有如此感觉:当写字的人没有大量的阅读做根基,没有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思考去做支持的话,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是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要么是给一部分人注入短时的鸡血,弃之不舍,食之无味。那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没有必要再去写下去了,那些没有意义的文字,写下来就会有意义吗?
其实很多次,感觉自己已经到了难继续写下去的阶段,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必然过程。因为我只会去写自己想写又能写的东西,然后再释放出来,也许这样才是一个数学人和写字人的正确理念。
当然了,对于我自己来说,靠写文字谋生是很难很难的,也深知自己不是吃这碗饭的人,所以我更相信人各有命。那些能靠写公号文字月入上万,甚至开了公司发了财的业内大咖,也许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我绝不相信自己听过几节写文课和读过一些书就能成为写字高手,写出的文章只要去专题投稿基本都能通过,就觉得自己能成为文字工作者的说法。其实我觉得写东西对于我们普通众生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爱好,用来记录生活and想法的一个途径。千万不要被那些靠文字和直播之类而月入百万的迷幻的肥皂泡所蛊惑,我们只要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活着就行,所以无论你以后想做什么,只要用了心,就一定能够被世界感受到。我自己感觉这样才是一个最好的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