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探讨读书是否有用,是否有意义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尽情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见解”。
不断的为所提出的“观点”,去找“证据”、举“事实”、说“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所说、所述是“正确”的,是“对”的,所以要这么做!
如果读书的目的、意义在于证明、说明、说服某些事情、东西、见解是“正确”的、“对”的,或者是“必须”的、“应该”的,那就真的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现在的很多读书人并非真正的读书人,知道的知识确实很多,多到——受限了、固话化、僵硬了,所以认为这就是读书所“获取”到的知识,正因为不少“标准化”的证据可以证明,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就是知识。
用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前国防部长)的话讲,这就叫作“未知的未知”。
我们要面对很多“已知的未知”,还要面对很多“未知的未知”,这个“未知的未知”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就越无知呢?因为读书越多的人,知道的“已知的未知”会越多,因为你的认知边界在扩大;读书少的人认知边界小,所以他“已知的未知”很少,但是他“未知的未知”很多,他不知道,他没概念。但当你读书多了以后,你“已知的未知”就变多了,你觉得“这个我也不懂,那个我也不懂,我不懂的事越来越多”,但是你跟那些不读书的人比起来,其实你“未知的未知”减少了。这是关于遗漏过错的问题。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真正的读书人,读书对于他来讲是一种乐趣,乐在其中,希望知道的并非是已经知道的,而是那些不知道的,从不知道中获取知道。
人,有一项本能——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不能“消除”,但可以弥补,只有通过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知道各种各样的可能,才能逐渐的将认知失调减小,才能去真正的“理解”其他所说、所述,不产生怀疑、质疑,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感受到其他人的“温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982673/2d2ecee7ba68336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82673/ea6be8264ac16b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