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父母,应该轻微婉转地劝阻他们的错误;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违拗他们,虽然担忧,但不怨恨。”(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第四第18节)
孔子的哲学中心是“孝顺”。 这成为千年来塑造东亚社会结构的模具。孔子希望自己的儿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折不扣的服从父亲的决定;统治者很聪明地也通过这个道理构建君臣关系,孝顺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国家将公民塑造为温顺臣民的有用工具---到今天仍是这样。
结果,我们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尊敬父母,尊敬领导,尊敬一切社会地位比我们高的人,比我们挣得多的人,比我们过得好的人,比我们结婚早的人,嫁得好的人,考试比我们分数高的人,个子比我们高的人,胸比我我们大的人....这种充满等级,尊卑的社会,你在里面活着累不累?低三下四的腰酸不酸?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0588/fe1f95cc71ab7e95.jpg)
说说根源,就说说孝顺父母这事。我今年26岁,身边的同龄年轻人的父母有以下这几类的:
1. 我家一对亲戚,逼着孩子学课外班,从幼儿园起,周末寒暑假全部塞满课程,今年还有一个月高考,折腾到孩子几乎抑郁,父母仍和老师闹翻,就为将孩子从寄宿接出来一对一家教恶补。哦对了,她年级前三,除了念书,什么都不会。
2. 我北京的姐们,大方得体,温柔聪明。最近和谈了两年的男友分手,因为对方父母不同意,因为嫌女孩没有北京户口,比自己儿子大四岁。父母对儿子说: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3. 在澳洲弹古筝认识了19岁的小玉,和父母,弟弟全家移民来的。
她每天给全家做晚饭,并刷碗,清洁房子。父母和弟弟从不帮忙。
她的爸爸不满意她的劳动成果时,不是骂就是打。有一次,早上看到面包没有放回冰箱,拍下照片手机传给女儿,说“你能不能以后不要这么狼心狗肺!” 小玉那天根本没吃过面包。
放假时小玉去听学校讲座,预计回家晚上8点了,所以提前告诉了爸妈。晚上8点到了家,所有人等着她做饭。爸妈非常生气,爸爸对她又是一顿骂, 说--养这么大,只知道权利,不知道义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0588/5a03939b0f0832da.jpg)
她的妈妈庸喏没有主见。爸爸骂女儿时,她即使起初认为孩子是对的,后来也会和爸爸站到一边一起骂。一次,她气急了往小玉碗里吐了一大口吐沫,说:你不配吃饭!
弟弟13岁,小皇帝一个,姐姐回家晚了,比爸爸妈妈提前指着姐姐鼻子喊,“你都干什么去了,不给我们做饭!”
小玉学习好,最近拿了年级第一,受邀去墨尔本正装出席,领奖学金和发言。免费的吃住飞,并可以带一个同伴。小玉还没想好带谁的时候, 妈妈坚持和小玉去,说可以给小玉照相。这几天特别高兴,忙着和小玉爸爸一起给她自己买正装裙子,高跟鞋,化妆品。
小玉在旁边弱弱的问了一句,正装裙子我好像没有...
妈妈一句话打发了小玉:“你前两年不是有一条红裙子,就那个就行了!”
小玉有一个男友,谈了日子不短了,很稳定,男孩温柔疼人,最近休学,正在考雅思,六月来澳洲和小玉共同生活。小玉父母说什么都不同意他俩,更不要提住在一起,否则又是一顿骂。理由是嫌男孩不够有出息,英语不好。男孩从来没来过澳洲,英语是不太好,但是考了两次,已经够过来澳洲念预科的成绩。
小玉平心静气的和我说着这些事,我听着却并不平静。尽管给她提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和爸妈正面冲突,鼓励男友努力学英语之类的,但我知道,她已经能试的都试过了。由于她和我见面和咖啡是周六下午,爸妈要求她回家做晚饭,她又一次和我简单道别,便匆匆跑向公车站。
我看着她瘦弱的背影,担忧不已。说难听点,这种父母,极其自私,粗鲁,武断,封闭,贪慕虚荣--根本不具备作为父母的资格。他们,正是他们自己口中的“只知权利,不知义务”的教科书式典型。
当我们进入20岁时,社会经验不足,但马上需要面临毕业,工作,恋爱,婚姻等种种大事。20-29岁之间,这些定下未来人生方向的大事基本都要咨询父母。难怪父母会端出家长架子,指点一二。但是很多家长,自身在20岁的时候的经验,适应到孩子身上根本不可行。他们仍会根据以前的经验指点,我们作为子女,首先肯定他们的苦心,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往往天差地别。如果你高考毕业还让父母选专业;选对象还让父母参谋,像挑白菜一样找个子高的,条件好的;找工作听父母说这个工资低,辞掉去那个工资高的;那么,你就要承担一个很大的风险:你落伍于这个世界的趋势,错过天赐的良机,温柔的佳偶,甚至在柴米油盐中挣扎,平凡困惑一生。
我现在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多做调查,迫于父母压力念了硕士,努力学习,在澳洲读了两年,结果找工作仍是很困难,也丢了当初在北京的工作优势。我男友后悔高中上了阿德最贵的私立,念的时候没太抵触,念完后发现浪费了父母一大笔钱,也没有给自己什么优势。我朋友小玉,我北京的姐们,我家乡的朋友们,多多少少全都在受着父母的阻碍,和错误的引导,痛苦的为了他们活着。
如此种种,我们能做到的是,承认父母是不足的。
同时我们必须学会独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做决策前,比听取父母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调研。听取不同的声音,长远打算。对待父母,尽孝,而可顺可不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