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愚公移山>的文本分析和评价鉴赏课》有感

读《<愚公移山>的文本分析和评价鉴赏课》有感

作者: 寒夜Joanna | 来源:发表于2024-02-18 10:54 被阅读0次

    寒假共读一本书活动已到第七天了,今天认真拜读罗晓晖老师《语文可课型与语文教学》第七节《愚公移山》的文本分析和评价鉴赏课,厚重的专业书里,字里行间深深浅浅都留下啃读的痕迹。

    罗老师在本节整体上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愚公移山》的文本分析。这一方面又从两点分析:1、文本的内容分析,2、文本的背景分析。二、《愚公移山》的授课讨论。这一方面又从两点论述:1、梳理与探究:愚公愚不愚,2、评价:请以不同身份评价愚公。三、《愚公移山》的评价鉴赏。

    《愚公移山》这篇经典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列子》是道家著作,《愚公移山》表现了道家“抱一”的观念。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全文借助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成功。

    介于这一节,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其一,从文本的内容分析和背景分析来看,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不少:1、工程之艰巨“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移山的条件:人手不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效率低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些条件暗示了靠人力移山根本不可能。智叟的出现,是故事意味深长的一笔,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于是,聪明与愚蠢上演了,对比性关系蕴含在一问一答中,由此可见,智叟“山不可能移走”的判断,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经验,而愚公“山可以移走”的判断,是基于子子孙孙持续坚持移山的信念。于是,从结局不同的“版本”在不难看出:1、山被移走是事实,这是故事的结局。但山不是愚公移走的,而是神移走的。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山被移走的事实证明:人自身不能创造奇迹,而人类的信念之诚,足以感动上天而创造奇迹。另外,奇迹跟人的智力没有关系,跟人的信念之诚有关。当然,故事告诉我们,愚公的信念使其超越了普通经验,而我们的智力不足以使我们想象,我们的信念已使我们超越认知局限。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就是说,圣人要使“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等二元对立范畴处于“抱一”的一致性状态。“抱一”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强调一致性,愚公的信念和子孙挖山不止也是一致性,也就是“抱一”的表现形式。本文的核心意义还不是“抱一”,而是“诚能通神”,这岂不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吗?!道家是主张绝圣弃智的,愚公毕竟凡夫俗子一枚,凡夫之精诚可能感动上天,从而创造奇迹。

    其二,罗晓晖老师对成都实验七中教师执教《愚公移山》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是梳理与探究:愚公愚不愚。教师设计了“移山的困难”、“愚公的态度”、“其他人的态度”三栏的一张表,在教师引导下完善表格并抛出“愚公愚不愚”这一问题,当然“人云亦云”,“愚”和“不愚”说法各一。罗老师认为此项探究活动不仅不具备任何意义,反而会误导学生,令其步入歧途。至于“愚公的形象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则属于文本分析层面。其次本课最后一个环节“请以不同身份对愚公进行评价”。身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它的“有趣”就是题面上“以不同身份”这几个字,倘若忽略这几个字,根据学生已经获得的信息,对愚公的评价也就迎刃而解了。罗老师说这个评价“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很大”,我也赞同这一观点。文本评价,能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既能涵盖文本内容,也能包括文本重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探究,定能取得丰厚的收获。这,岂不更好?!

    其三,《愚公移山》的评价鉴赏。评价鉴赏课,必须在忠实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思想情感作出评价,对文本的艺术形式进行评说。《愚公移山》这一寓言的评价鉴赏,重点在思想内涵的挖掘。我们应该讨论对待现实有启发性的问题,罗老师就是从重要的问题或要点处挖掘、深挖、深掘。

    “智与愚的评估:智叟更聪明吗?”愚公和智叟在思维上基本上处在同一平面,都是基于经验事实和粗糙的逻辑,貌似都有道理。在这个意义上,“甚矣,汝之不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相互指责也都没错,殊不知他们不具备真正的智慧。“最佳方案:移山,搬家,还是修路”,两全其美的方案,也是妥协的产物,即修路,这也是在现实中最为明智。其实,这探究的问题似乎已经偏离了文本的寓意,探究已经没有意义了。“诚”与“智”:我们依靠什么来创造奇迹?“诚”,感动了上天。“愚公移山”终究还是被神移走的。罗老师说“人只能创造出人力所能创造的。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存在奇迹。”人,究竟能不能创造奇迹?我肤浅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奇迹,是可以创造,听起来像一句空洞无物的话,在世界上看似无能为力的问题下,大多数人都感到绝望,认为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愚公”面对的困难一样,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奇迹是人们共同创造的产物。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法国无臂画家杜兹纳的传奇。

    法国名画家纪雷参加一个宴会时,有个身材矮小且没有手臂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不假思索地婉言拒绝,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以可见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努力。他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纪雷很高兴,便收他为徒。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他更加用心,没多天就名扬天下。他,就是无臂画家杜兹纳。

    我们耳熟能详的史蒂芬·霍金,一个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科学家,他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打败,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可以说创造了奇迹 ,是因为他们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有决心和勇气,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重读这一节,有感于罗老师的分析细研深钻精彩透彻,且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我越来越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没有高深的感悟,也许我的体会仅是存在于文本的表层,更深的理解还有待于继续啃读。

    落雪寒冬,寥寥数语。惟愿,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愚公移山>的文本分析和评价鉴赏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gu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