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的目的

作者: 赶潮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22:32 被阅读12次

    听评课的目的

    读第89条《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苏霍在本文中的听课和分析课是针对校长和教导主任建议的,实际上,今天的听评课已经成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观摩的常态活动了。正因为如此,每个阅读此文的教师,对听评课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听评课,应该有个明确的认识。

    我阅读此文的最大收获是来自苏霍“一头一尾”的认识,“一头”是在文章开头就点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一尾”是在文章结尾处,他推荐了听评课的概括方法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整理成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某些问题的报告,就这些报告进行讨论、交换思想、进行辩论,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

    实际上,苏霍在原文中就如何听评课的问题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重新梳理如下:

    第一,听课的时效性问题。苏霍作为校长每天坚持听两节课,定期去听所有教师的课,并且每个学期的所有时段都要去听课。他的观点是,对教师而言,“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好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他的成长和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我想,这是听评课对教师个人的反馈和收获;对学校而言, “学校是个教育实验室,是全体教师的创造性的结合体,是每天不断的智力交往,是精神财富的相互交流”,我的理解是,这是听评课带来良性的集体教研氛围;对校长而言,听评课是把优秀教师创造性实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汇总概括成学校集体的精神财富,这段话的意思是把听评课发现的优点提炼出更好的教学经验。

    第二,上课的目的性问题。苏霍认为,判断每一个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他反对集体作业造成课堂一切都顺利的假象,就像有“滥竽充数”的现象。例如在文科学习中,学生学会朗读后还要学会独立默读;理科学习中,要用分类和变式作业,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我发现,苏霍对课堂的目的就是要落脚在全体学生和自主独立性,这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面向全体”“学会自主”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第三,课堂检查作业的问题。检查家庭作业浪费了课堂时间,这个现象也是我们现在课堂经常存在的问题。检查和评定知识变成了目的本身,教师提问学生就是为了给他打一个分数。苏霍提示道,“请你们注意观察:当被喊到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班上其余的学生在做些什么”。他建议,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草稿本,就像在第12条建议《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中介绍的“草稿本”一样,教师提出问题后,让每一个同学各自在草稿纸上作答,对自己的知识先进行自我检查,再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检查,逐渐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除此以外,苏霍建议更为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检查了知识。我想,适当的知识迁移和有效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法规则应该放到句子去进行分析,概念、规律、公式应该放到问题场景中进行分析,这样,在检查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认识。

    第四,课堂有效学习的问题。教会儿童学习,获得智力发展,是苏霍听课时重点观察的问题,他有两个判断依据:一是观察观察教师教授关于自然界、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知识是否完整,二是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独立地去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知识完整,再加上必要的能力,学习就是有效的。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观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解决了哪些思维性的任务。苏霍的观察点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善于把儿童带到知识的源泉那里去,观察教师引导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逻辑方法。

    第五,课堂独立研究的问题。 苏霍一直坚持,“促使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把这种独立作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还比较赞成苏霍前面提到的一个观点,独立研究克服困难之后的收获,才是真正的学习体验,学生才会有自尊感和成就感。例如,学生听讲之后,不必紧接着检查提问和做练习,应该是有个自我回顾和梳理知识的过程的,相当于是自我巩固和消化。这里的观点与第二个课堂的目的性其实是一致的。

    第六,知识的延展性问题。苏霍说,“所谓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就是对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依存性和相互关系的更深入的理解。”这里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巩固,让规律性的知识反复性运用,比如变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公式的理解;二是知识的拓展,把学习的新知识同生活场景进行结合,从场景中抽取关键信息(关键词、数据、图形等),构建思维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层面的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中也是经常这样做的。

    第七,课堂的主体性问题。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这是苏霍提出的第七个问题,他的回答是,“课的效果、教师的工作成绩,并不在于教师喊到的个别学生做出最好的回答,而在于全体学生都掌握了良好的知识”。这反映的是教学的主体性的问题,即为我们现在常提到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好学生的回答问题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回答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他力所能及的知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教学策略,我想分类施教、变式教学、必做选作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

    第八,布置家庭作业的问题。苏霍说,“课外作业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入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分析、研究、比较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并且家庭作业能把读书跟观察,劳动结合起来”。还有,针对特殊学生要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我对此的理解是,布置作业首先是巩固知识的,再是拓展知识的,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布置个性作业的。

    第九,听评课的经验提升问题。苏霍听课是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的,对年轻教师是指导和丰富教育技巧,对优秀教师是总结经验,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反哺回来,共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这一特点正好与第一个问题相呼应,听评课的经验提升解决的就是听课时效性的问题。正因于此,我阅读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头一尾”的问题。

    这九个方面的问题,除了“一头一尾”的听评课目的问题以外,其余七个问题都是针对教师自我反思课堂的,值得老师们品味借鉴。但我还想补充一点,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主、合作,再自主、再合作,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优势。例如,我校推行的“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四人两两结对是组成“对子”学习的,基础知识小组内独立完成,研读内容小组相互交流,对子相互帮扶,利用团队的力量突破对重点或疑难问题的认识。因此,我把“课堂的合作性问题”作为我的一个补充意见,这样,在苏霍听评课九个方面建议的基础上,就凑成了听评课分析的第十个建议问题。

    谈了对苏霍文章的分析感悟,下面,我再分享一下我在参与我校听评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学校的“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是听评课分析的结果。

    为了加强学校的课堂教学领导力,就得形成一套具备校本特色的课堂模式。在汇总各教研组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整合文科、理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提出了“导、学、研、练、评”五环节的新授课课堂模式,把“学”“研”作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核心,“导”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练”是体现当堂消化巩固,“评”是总结知识,提升思维方法。后期,在听评课反馈提升经验时,我们又开发出复习课和讲评课模式,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步入正常轨道。

    学校的“导学互助-思辨增质”课堂教学策略更是听评课提升的结果。

    成功推行“导学互助”课堂模式以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出模”的时机和生发点。五年后,我们研究高考题和中考题发现,知识积累是低层次的学习方式,知识的周转才是学业能力的体现,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这与苏霍的的认识是相同的。我们把批判性思维引入课堂,提出“导学互助-思辨增质”新课堂,为了周转和活化知识,关键环节是在“学”和“研”两个核心环节中突出思辨思维的培养,设置知识结构化(勾画思维导图)、知识迁移化(变式教学)、认识综合化(有价值有意义)的三个思维递进层次,增强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现在看来,“导学互助-思辨增质”新课堂是从“导学互助”外型模式走向了思辨内质。

    所以,我的听评课体会是,从某种意义来说,“导学互助”是我校课改起步的形式,“思辨增质”是我校课改的新内容,“导学互助—思辨增质”新课堂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教学信念,这都得益于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听评课研究和概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评课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r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