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乎人性塑造。人性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
教育直指人的心灵。心灵有多微妙,教育就有多微妙。
理解教育的本质,才能学会批评和表扬。
很多专家告诉我们:要对孩子一视同仁。
我想,这里的一视同仁是指对孩子无差别的尊重,而不是指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生命各有特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个体都绽放光彩。如果以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就违背了它的初衷。
所以,生命不存在最好或者最差。也就没有需要和别人一样的教育方法。
自卑的孩子多鼓励,骄傲的孩子适当让其受挫。表扬与批评必得“因材施教”,才能“有教无类”。
无论表扬和批评,都没有对错,只有原则——
不敷衍。在和每个个体相处的时候,尊重他与别人的差异,不要用语言暴力去伤害,不要用虚伪的套话去搪塞。无论孩子该表扬还是该批评,都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明确具体。不以“说到底,就是你笨”“非常好,棒极了”一锤定音。试着让孩子从每件事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不糊弄。每个孩子都是和成人一样平等,孩子终会长大。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俯视别人,即使成人懂得更多,想的更深,明白得更加透彻。认真地对待孩子,不因自己有决定权而忽左忽右,高兴了就不停夸,郁闷了就不停骂。任性的大人,常常很幼稚。
不强迫。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自我教育”,孩子能在生活中学会自我总结和提升才能适应复杂的世界,成为自主自立的人。人非圣贤,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永远不可能绝对正确,强迫他接受成人的思路,常常剥夺了孩子判断的权利和能力。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交流而非评价。
教育学是天下最复杂的学问,因为它本质是人与人交流与沟通。不同的大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就必有不同的相处之道。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只能借鉴,而无法照搬。但是,越是复杂的事物,往往越是有最简单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又很简单:认真去体察,诚恳地尊重,真正用平等之心去对待每个生命。孩子有最纯净的心灵,能够感受到最纯净的相待。
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亦然。虽是常识,常被遗忘。
一个老师(或家长)只要有对人性的深切体察,有对生命的诚恳尊重,有足够的学养和智慧平等对待每个生命,他就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学生(孩子)的方法。
所以说,当老师(家长),看似简单,实则难;看似难,也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