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了群体心理学,你就拥有了支配群体大脑的力量。
社会心理本书研究了群体的心理、感情、观念、推理方式等特征,并解释什么样的动机能够对群体产生影响,以及这些动机是如何转化为行为的。本书所说明的很多群体现象在我们现实中大量存在,通过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群体心理,同时可以让我们规避群体心理错误思维,甚至可以培养掌控群体的能力。另外群体心理学也可以用于解释某些社会现象,它可能比自然主义角度更加准确或完整。比如法国大革命,用群体心理学解释的话它不过是一种新宗教信仰在群体中建立的结果。
群体心理
1.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的心理法则
群体的特征: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个体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思想和感情迈向不同的方向。群体的思想、感情、行为都趋向一致,并且变得与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群体会受到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同时会削弱个人的才智。)
群体新特征形成的因素:无束缚的状态:敢于发泄本能欲望,个人责任感降低;群体情绪、行为的传染性;更容易接受暗示(丧失有意识的个性,容易受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易冲动(残暴、勇猛等)、易变(受不同环境影响)和急躁;
群体易受暗示,易被信息传染和轻信信息;
群体的情绪要么很夸张(励志演讲、演唱会等)、要么很简单;
群体的偏狭、专横和保守(对信息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反抗软弱的人、屈膝强权者;敌视变化和进步);
群体的道德(会放纵低劣的本能,也能树立崇高道德典范)
3.群体的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群体的观念:极具稳定性的基本观念(宗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昙花一现的即时观念(由环境、人物等影响);相互矛盾的观念能够并存(披上了形象化的外衣);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没有批判精神(即群体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
群众的想象力很强大。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群体的观点和信念
1.影响群体观点和信念的蓄积因素(持续良久的准备性因素)
种族:不同国家的群体会表现出非常不同的信念和行为。
传统: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感情。
时间:形成观念,发展并赋予影响力。
政治和社会制度:由民族需求改善,由时间发展。
教育:批判思维、实践、创新、开拓精神等才是能提高智力的。
2.影响群体观点和信念的即时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
幻想(比如社会主义的最终形态——共产主义);
经验(经过历史验证的往往能够改变我们的观念);
感性(群体被激起的感情)。
3.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手法
群体的领袖:所有生物的群体成员都有服从领袖的本能需要。
领袖的行为方式:断言、重复、传染、声望。“断言”可以让观点深入人心,“重复”让断言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直至进入自我的无意识区域,再通过认可者的传播,会蔓延到易受信息传染的整个群体,当思想普及之后,领导者会获得巨大的力量——声望。
4.群体的信念和观点的变化局限性
牢固的信念:民族的普遍信念不易改变(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终结。)
群体观点的多变性: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反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