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浅茉轻语
一点儿行动前的小思考,小权衡:
☞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要做的事情:
1.有用程度
比如现在,计算机证书是有用的,将来可以作为面试的筹码,专业四级是有用的,是专业知识扎实最好的证明;那阅读,写作电影呢,就没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阅读可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写作可以传递好的思想、观点,而好的电影可以拓宽一个人的格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但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就需要思考,哪一种,对自己更有用? 阅读,写作,电影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但计算机证书,专四证书,考试的机会却并不多,所以即使喜欢,也需要暂时放下,先做更有用的事。
2.长期效益
一位参加工作很久的朋友,曾有一个愿望,到西藏旅游一次。然而,得知真的有机会参加团游,去向往已久的西藏时,却犹豫了,为什么呢? 因为她今年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创业。看着曾经的朋友同事公司进展稳定,事业进入发展期,而她却还没有开始。想到筹备时,要做的事情那么繁杂,那么多。最后,她放弃了去西藏。西藏不会走,三五年后,可以脱开身,甚至弄一辆牧马车开着好好去兜一圈。但创业的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一定会再来了。我们需要远顾及将来的快乐,而并非只顾当下的开心。
3.内在价值
喜欢的事,往往会有许多,比如睡懒觉,刷剧,唱K,零食,出游,读书,插花,运动等等,但亲爱的读者,这些事,能带给我们哪些价值呢?睡懒觉,刷剧,唱K,零食,是的,做它们的时候很快乐,但是,懒觉会消耗一定时间,耽误一些事情;刷剧,唱K,零食能给我们短暂的快乐,但长期下来,也不利于我们的精神状态,产生不了什么好的作用;而运动读书,长期的积累,有助于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好的思维,旅游,插花则会增加我们的品味。所以即使是喜欢的事,也不妨思索下做哪些更好。
4.改变认知
想想那些应该做的事,是不是往往感觉到满满的枯燥,不情愿,抵触呢?是啊,小编也有同感。这些应该做的事,一般包括学习,工作,家庭,朋友等。学习上往往充斥着应试教育的气息;而工作又时常意味着无聊的任务;家庭朋友则更等同着一种应尽的义务;这些事是应该做却又难免无奈的。怎么办呢?其实,即使为了考试,只要有心,也是可以发现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即使为了工作,调整下心态,过程也是可以快乐的;家庭朋友,与其当做一种义务,不如当成一份爱的传递;应该做的事改变不了,但认知却是可以改变的。
☞考虑到这些事决定的将来呢?
还记得父母常在我们不想学习的时候说的一句:现在不能把该做的事做好,将来如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
很家常,却很实在。
比如经常刷电影,就会需要金钱和时间的投入,那如果不努力赚钱,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完成任务,那如何结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拿出更多的金钱去做这些自己喜欢的事呢?比如为了遇见更有趣的人,那么,又如何让这些有趣的人也乐意和你交流呢?就需要我们多运动,多看书,先丰富自己。只有做好这些应该的,才能更有机会,去做那些喜欢的。
也有人说,我还年轻,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这些喜欢的事情啊。是呢,看似现在是有许多的时间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跨过一个时间的维度来看,将来呢?如果没有前期一定的积累,后期往往难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又需要成家,各方面的事纷至沓来,还会有那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也不绝对,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会有许多成功的人,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坚持做出一定成就,接下来就可以不断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所以,学生时代,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为将来积蓄一定力量,那么,现在和将来,你都会有更多的空余的时间做你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简而言之,只有做好了该做的事,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喜欢的事~
☞最后,其实,最重要的在于“平衡”
这才是关键。
比如每天先做6小时不喜欢的,再做2小时喜欢的,这样均衡穿插安排。结合点儿喵曾经一段儿,把计算机和专四放在了首要,去学习去用功去练习,但每当累了的时候,就会转入喜欢的事情,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东西,然后再回去准备考试。这样交叉着进行,一来缓解了备考的无聊苦闷,又恰如其分的可以去做喜欢的事情,有张有弛,效率也都上去了,真好。
但这种方法暂时还是比较简单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知识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在面对各种事情的时候,才能安排的更加妥当。
-- end --
ps:谢谢你看到了这儿,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