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生理肝脏位于上腹部,横隔之下,右胁之内,肝场位于身前的左侧,
(1) 生理功能:肝为肾子,从肾水中转化能量为用。疏泄,藏血,
A. 主疏泄:疏通与发泄、生发。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与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
a. 调畅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脏腑、经络、器官的活化都靠气机。肝主升主动的机能衰退,气机的调达就会受阻,出现气机郁结、气机不畅,出现胸胁、两乳、小腹局部胀痛不适;反之,肝的生发太过,气机生发上亢,气的下降就不及,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涨痛、面红耳赤、易怒。气升太多,血随气逆,导致吐血;更甚者,气厥,猝然昏厥。《素问‧举痛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气机郁结致血瘀、生痰、积水。《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
b. 促进脾胃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疏泄正常,脾胃就正常升与降。肝疏泄异常,肝气犯脾,影响脾升清,产生晕眩与飧泄;肝气犯胃,影响胃之降浊,产生呕逆嗳气、腹涨满疼痛、便秘。称为木旺乘土。
c. 胆汁分泌:肝气郁结影响胆汁分泌,出现胁涨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
d. 调畅情志:心主神明,心中之神是否明,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气升泄太过,心情易浮躁发怒,这是肝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
e. 生殖:女性的月经与排卵,男性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相关。
B. 主藏血。储藏血液与调节血量,以致约阳气升腾,不使过亢。且,防止出血。当人安静休息情绪稳定时,活动量少,身体外周血液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变藏于肝。《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血功能失常发生血虚与失血,肝血不足,双目干涩昏花、夜盲,无法濡养于筋,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手血则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 肝在志为怒
《素问‧举痛篇》『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杂病源流犀烛》『治怒为难,为平肝可以治怒,此医家治怒之法。』
(3) 肝在液为泪。肝血不足,两目干涩。肝经湿热,目屎增多,迎风流泪。
(4)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连结关节与肌肉,《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血充盈才能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