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过冬“

作者: 无内 | 来源:发表于2019-11-09 19:50 被阅读0次

    所有企业都得为“过冬”提前做准备。

    很多企业过冬,就是把重心从高速增长,转移到了高质量增长上。这意味着,企业要去掉冗余,提升生产效率。

    怎么能提升生产效率?每家公司的思路各不相同。

    有的公司是通过精简人员,有的公司认为得加大科技投入,还有的公司着手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产出质量。

    有一家公司的做法,有点特立独行,甚至有些反常识,它就是微软。

    在8月份的时候,微软日本把2300名员工的工作时长从一周5天减少到了一周4天,周一到周四上班,从周五到周日休息,但是工资维持不变。结果,在这期间,平均每名员工的销售额,竟然提升了将近40%。

    怎么减少了工作时间,员工的产出反而提高了这么多呢?《哈佛商业评论》的分析,给你说说背后的原因。

    首先,做这种尝试的,不止微软一家。在新西兰、德国、英国,都有企业在做类似的尝试。

    比如说,新西兰的一家保险公司Perpetual Guardian,去年初就开始实验推行一周工作四天的机制。公司把员工的工作时间减少到每周30小时,并要求员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工作量,薪水也没有减少。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公司决定,开始正式推行这项制度。截止到今年5月份,已经有一半员工选择了这种工作模式。

    在英国,《哈佛商业评论》在2019年7月,对英国500多家公司展开了调研,结果显示,已经有一半的企业把员工的每周工作天数从五天改为四天。

    在德国,有的公司采取的措施更极端。《华尔街日报》在10月份曾经报道过一家德国公司,这家德国公司决定把每天工作的时长,从8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员工早上8点上班,下午1点下班。

    神奇的是,在上面说的这些案例当中,都获得了跟微软相似的成果——削减工作时长不仅没有影响业务,反而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知道,提升效率意味着,用更少的成本,实现更高的产出。

    先看成本。首先,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间短了,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比如说在微软日本,在每周工作四天的那个月,整个公司的打印用纸减少了58.7%,办公室的用电量减少了23.1%。

    同时,公司的医疗成本也降低了。在《哈佛商业评论》对英国的调研中,有64%的领导者表示,员工休息的时间多了,健康水平因此提升,所以请病假的天数减少了,这部分成本被节省了下来。

    对日本公司来说,这一点就更重要了。日本员工常常带病上班,比如说,患有腰背痛的日本员工去上班的可能性,是英国员工的三倍。这不仅在短期会影响工作质量,在长期还会增加雇主的医疗开支。有一项来自于《职业及环境医学期刊》的调查显示,相比起员工缺勤休假,带病上班带来的长期医疗成本,是缺勤成本的6倍。

    再看产出。在微软日本,虽然工作时间减少了,但是销售额却大幅度提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员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浪费在不必要的杂事上。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随着公司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部门人员越来越多,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公司的跨部门、跨业务沟通协调上。很多管理者的时间,并没有花在正经业务上,而是花在了琐碎的日程协调上。

    对于那些想要缩短工作时长的公司来说,这种问题必须得解决,本来员工的工作时间就缩短了,必须想办法让他们把时间更高效地用起来。比如说,在微软日本,原本每次开会的标准时长,是60分钟。但工作日变短之后,为了保证产出,会议时间被缩短了一半,规定为30分钟。出席人数也限制为5名员工。而且会议能不开就不开,多用微软的协作平台来替代会议。

    年轻人尤其喜欢这样的工作制度,因为他们可以用额外的休息时间来提升自己,甚至发展第二职业。

    尽管目前,缩短工作时间,主要是基于小范围的实验。这样的制度是否值得大规模推广?适合什么样的公司类型?长期实行这种制度,员工是否能始终保持高产出?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的问题。

    我觉得,这些尝试最大的价值,不在于他们提供了一个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模板。而是它让我们发现,当前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演化空间。我们未来的工作,可能会呈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形态。

    企业"过冬"时,集中优势兵力,缩小战斗范围。还可以缩短工作时间,给员工更多灵活机动的时间,这是一个值得你注意的思路与方法。

    企业过冬,不一定要99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企业怎么"过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ow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