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理解科学想法散文
科学素养培养任重而道远•公众理解科学系列(二十)

科学素养培养任重而道远•公众理解科学系列(二十)

作者: 慎壹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14:45 被阅读15次

根据2018年9月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 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近2.27%。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正在逐渐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要看到美国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17%,而本次调查中位居全国前三位的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18.71%、17.56%和12.00%,勉强达到欧美国家世纪之交的水平。

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以下简称为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并在200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5年更是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在国家法律制度和发展规划上确定了科普事业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仍然相对较低,我国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的培养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梁启超先生在1900年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强在于基础教育的培养,特别是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科学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提高。然而当前我国在青少年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我国中学生每年在国际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大赛中能获得好成绩,但是却在成长中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至今我国科学界在诺贝尔奖数量方面仍然寥寥无几,“钱学森之问”广泛地引发了人们对当前基础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提高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已成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纲要》在提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中的主要任务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与合作、综合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科普教育中,一些学者发现这种重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为主,开展的课外科普活动仍然十分有限。

中小学生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科学素养也是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断提升,只是简单地研究科学素养的高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要重视的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科学素养提升的快慢,方向是否健康。而影响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的日常科普学习习惯、学习经历、科普环境及参与科普活动的情况。要保障中小学生的科普学习的健康推进,就需要从这些因素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数据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设性的实践性改进措施。

欢迎大家关注并支持公众理解科学专题,共同参与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促进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素养培养任重而道远•公众理解科学系列(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pa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