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多了一个字,少了50万!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多了一个字,少了50万!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22-09-08 20:46 被阅读0次

最近我发现小熊说话会用一些没啥特定意义的虚词,比如“也”。今天他就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今晚我也要去看电影”。

看电影当然不是啥大问题,可为啥要说“也”呢?

我问他:你昨晚去看电影了吗?答曰:没有啊。

我再问:今晚你有同学去看电影了吗?答曰:没有啊。

那你“也”个啥劲儿啊?

小熊答不上来,表情却不以为然,似乎认为我这个当妈的有点吹毛求疵,抓住他说话的一点点小瑕疵不放,很没必要。

但我并不是小题大做,今天他说话多加了一个“也”字,最多就是我多费两句口舌、确认一下才能明白;但这种随意甚至是随便的说话习惯却不可不察。小到日常沟通中给别人带来疑惑,大到语文考试时“修改句子歧义”的题目做不做得对,这种“一字之差”甚至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真不是我危言耸听,在《你的灯亮着吗——如何找到真问题》这本书中,作者杰拉尔德·温伯格——美国计算机名人堂代表人物——就讲述了一个由“也”字带来50万美元损失的真实故事:

一段程序的注释里写道:“异常信息也存储在XYZ文件夹中。”

程序员的理解是:“另外一个存储异常信息的地方是XYZ文件夹。”

因此,他认为其他地方已经保存了异常信息的副本,所以他的程序就无须保存异常信息了。

事实上,这条说明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XYZ文件夹中保存的另一类信息是异常信息。”这句话并没有表达出异常信息在其他地方存有备份的含义,事实上也的确没存备份。结果,在人们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之前,一条极有价值的信息就这么丢失了,再也找不回来。因此造成的损失高达50万美元。

这样惨重的损失,起因仅仅是无意中写下的一个“也”字。

50万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谁应该为此负责呢?是写这句话的那个人?还是删除信息的程序员?

且不说他们赔不赔得起50万,单说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就得让人委屈死——虽然都有责任,可每个人的理解也都“言之成理”啊。这不就是“每个人都没错,但结果就是错了”的典型吗?怪谁去?

打住!损失已经发生,追究责任也无法挽回,但我们却不能停在相互抱怨的当下。已经付出的代价总要有价值,“以后怎么杜绝这种理解误差”就变成了需要去面对的重要问题。

按照一般的想法,既然双方都有失误,那就各自找问题、多多注意呗。可是……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我们可以苦口婆心地告诫那些写注释的人,一定要把问题表述得清晰易懂,直到他们听得不胜其烦;也可以劝诫问题解决者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不过他们的眼睛可能都要看瞎了。即使过去的经历有用,也帮不上太多的忙。不管人们有多诚心诚意,只是加倍努力是不够的。你永远没法确定在场的每个人对同样的词句会有同样的理解。

我不是想跟“事前多做一点努力”的观点唱反调,但温伯格先生说出的这种现象,相信大多数人也都认同: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很难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更何况是“对同一句话进行理解”这种非常主观的判断。

先入为主的思想总是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和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就像下面这幅画:你看到的是妙龄少女还是垂老妇人?

著名视错觉图像:《我的妻子与岳母》

事实上,这张著名的视错觉图像里巧妙的融合了两个人物形象,有些人看到的是少女,有些人看到的是老妇。但无论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都会对自己的判断非常笃定,就愈发难以看到另一种可能。

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温伯格先生说,要让“表达”和“理解”的双方分别“加倍努力”是不够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接受“无法更改的糟糕现实”。所谓“只有加倍努力是不够的”当中,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你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没有察觉到呢?):

除了在让写注释的人“表达得清晰易懂”、让执行的人“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方面“加倍努力”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练习过程,来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一种社交活动来把这些白纸黑字植入到他们的头脑里,方法之一是文字游戏:

当你白纸黑字写下一个问题描述后,还应通过文字游戏的方式能够确保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达成一致。

啥?文字游戏?

没错,就是文字游戏。

就用温伯格在书中举的例子,我带着小熊一起重温了他小时候经常听的那句儿歌歌词:

玛丽有一只小羊羔。

这句话已经够明白了吧?但,试着把强调的重点一次放在每个词上,你可能就不这么觉得了:

玛丽有一只小羊羔。(而不是约翰有)

玛丽有一只小羊羔。(别人有好几只)

玛丽有一只羊羔。(和你想得不一样,不是一只大羊羔)

玛丽有一只小羊羔。(那只狗是亨利的)

我每说出一种可能,都会问小熊: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他每次都笃定的说“没有了”;当再一种可能性出现时,他虽然又气又急,但也最终承认,这种理解确实是可能存在的。

实际上还不止如此。我们还尝试了同时强调某2个或者3个词语,每种组合都会赋予这个“简单的”事实陈述不同的意义。

这个游戏玩到最后,我和小熊都笑成一团。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时候说话不讲究细节,会随口出现一些不严谨的表达,建议把这个简单的文字游戏安排上。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用准备道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路上,都可以随时开玩儿,夸张的语气和表情都是自带效果,哪怕当做亲子互动的机会也是极好的——当然,如果能有个白板或者纸笔,随手写写画画,效果就更明显啦!

我猜可能会有人说:这样做有必要吗?如果每句话都要这么琢磨一遍,那大家平时就不用说话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鸡蛋里挑骨头的把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过个筛”,那样确实太累了,不仅做不到,也没那个必要。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过程,给孩子带来一种觉察的意识。

正如这部分内容,在《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中的小标题叫做“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是“注意”,不是“要求”。我理解,作者想要的,也只是让更多人开始有觉察的对待自己说话时想要表达的含义。

当我们愿意多想一想,通常就能在表达的时候多一分严谨,或许并不能全然杜绝他人在接受信息时的理解偏差,但多一句“我表达清楚了吗?”的主动检核,就有了再次核实、避免错误的机会。

对此,温伯格先生认为:

玩文字游戏花费的经历和成本,可比拿到毫无价值的解决方案后推到重来要低多了。

当然,对于老母亲来说,如果孩子能早早养成这样的思考和表达习惯,可比日后在语文考试中栽了跟头再来纠正要好多了。

相关文章

  • 多了一个字,少了50万!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最近我发现小熊说话会用一些没啥特定意义的虚词,比如“也”。今天他就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今晚我也要去看电影”。 看...

  • 【每日一句】Tomber dans les pommes

    今天的俗语表达小马来讲一讲Tomber dans les pommes 。 要特别注意,这句俗语所表达含义与字面含...

  • 拆页3:文字游戏

    摘自:《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P73-76 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没有什么对我们的顾客来说好得过了头。...

  • NVC继续

    为了保证沟通时双方对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一致,在自己表达完之后要让对方进行反馈,也就是让对方复述你所表达内容的含义,因...

  • 多了少了

    和你分开后的日子里 我多了一些东西,少了很多东西 多了一些白发 少了很多快乐

  • 多了少了

    这几年来 黑眼圈重了 皱纹多了 雀斑多了 掉的头发多了 近视深了 小肚子大了 失眠重了 压力大了 烦恼多了 等等等...

  • 少了 多了

    和爸妈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快一个半月了,从刚开始邀请他们来就有不安,担心像以前那样三句不和摔门而出,或者纠缠...

  • 多了,少了

    战争多了,和平少了; 杀戮多了,爱心少了; 谬论多了,真理少了; 贪官多了,公仆少了; 口号多了,行动少了; 沙漠...

  • 淡,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家庭和家族,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却是有天地之差。从家庭到家族,少了陪伴,多了淡漠,少了袒露,多了埋藏,从家庭到家...

  • 2019-03-12

    成长的代价就是你多了睿智,多了克制,也多了迟疑,多了妥协,少了冲动,也少了激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了一个字,少了50万!注意你所表达的含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s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