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课,讲的是新课本,用的是旧教参。这本教参是向一同事借的,仔细翻阅时才发现,书中最少有四个老师在书中作过笔记,可见这本书最少有四位老师用过,红色的、黑色的;炭素笔、铅笔;勾画的、批注的……满满都是思想的痕迹和心血的凝结。所以,我在使用时就省去了好多查阅的时间和精力,欣慰之余更加珍爱这本看上去破旧还有散页的书。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旧书用旧物,因为那些陈旧是往昔岁月的累积,是过往记忆的再现。就如我每到一个地方游走,我最喜欢在旧房屋破院落前驻足,我会遥想这儿住过的人的模样,我会构思这儿发生过的事的始末——似乎一些声音和味道在时光的某一处静坐默然,等待着被我唤醒,为我讲述……
这个中秋小假,我选择了高平的“长平之战遗址”为目的地,“遗址”二字对我太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了。
长平之战,在历史书里,在影视剧里我略知一二。好多人都说,那个遗址没什么看头。可我一心奔赴,不只是为了看,历史是看不到的。
一进景区,墙上的壁画生动地讲述了这段历史故事。在欣赏壁画时,我的注意力自动地忽略了画面,下意识选择性地专注于文字内容:秦军伐魏,冯亭献城——上党归赵,——王龁进军,初战长平——廉颇拒秦,以逸待劳——长平易帅,老将弃甲——纸上谈兵,轻敌冒进——白启亮相,赵括丧胆——秦王倾国,决战长平——空谈误国,丧失生命——白起坑赵,血染长平。一堵墙壁,囊括了一段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历史。
顺着台阶,来到一个树有赵括塑像的平台上,挫矮的塑像底座上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字,在警示后人。往右再上几个台阶,就来到了相传是唐玄宗巡幸长平时下令为死去的士兵们修建的将士安灵塔前,看碑文记载,此塔几经风雨,一度破损严重,2014年高平政府又出资重新,五层六棱的塔身,圆形三层的安灵台,以沉默的哀悼状来安游魂祭亡灵。
周围群山环绕,松柏林立,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历史无声又无形。
下了平台,我们进入了道路左边的纪念馆,馆内分篇章用文字配图片的方式,再现了这段历史。在仔细的观赡中,历史模糊的碎片逐渐复位且清晰。历史总是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秦国和赵国的争霸,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较量,王龁和廉颇的胶着,白起和赵括的决战——成败已成定局,是非却难评定。长平之战,终归浓缩成了展厅里的一堆累累白骨和墙上展出的文化遗产,任后人喟叹感慨。
赵国败得惨烈,秦国赢得悲壮。赵括输得令人发指,白起胜得让人发恨。将帅,从来都是君王手中的一枚棋子。君王,也不过是历史舞台上轮回的一幕戏子,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只是这些英雄的故事,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有温度,每每忆及那段峰烟四起血流成河的历史,总是能让我们的思绪当风起舞对酒而歌。
从展厅出来,似乎胸中还激荡着一腔豪情,一时难平。脑里还想着谷口村、白骨岭、血昏沟、北营村、安贞堡、长平村、古寨村、牧沟、徘徊村、秦关村、三甲村、省冤谷、杀战河、亡人沟、休尸村、箭头村、铺头村等这些每一个村名背后的故事,这段沉重的历史就这样星星点点的散落在人们的记忆中,或生根或消亡,终将失掉了自己的模样,让人们依照自己的想象来行使自由的权利。
终归是不虚此行的,透过岁月的风尘,我遥想,自己的前世或是一赵国女子,亦是一秦国将士,西风烈,马蹄声声碎……
西风烈,马蹄声碎
网友评论
欧凯乐
本文写了长平之战的背景,经过,结果。这个故事告诉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中讲述了长平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讲述了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和赵国与秦国之间交战的过程。
”这段话写的很有深意,看似只是普普通通对赵国和秦国两国之间的个人看法,实则从侧面突出了作者对权力的不屑。
从中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新显现出来,我们可以从遗址中体会出来,这篇文章激发出来我们的受国之情
历史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从文字中,遗址中感受到。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平之战的惨烈与悲壮, 也知道了用对人与方法的重要性。做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从中找到道理。
本文记叙了作者旅游长平遗址是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关于长平的历史故事,道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
读了这篇文章,作为现代人的作者则发出了对历史的感慨。让我不禁悟出了许多道理,一个国家只有变得更强,才能保护好自己。而国家的根基在于青年们手里,只有我们更加努力,祖国才会强大起来。
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叹和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我们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加油!
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这篇文章,也让我懂得了弱肉强食的道理,想要生存下去,只有变得强大。
“赵国败得惨烈,秦国赢得悲壮。赵括输得令人发指,白起胜得让人发恨。将帅,从来都是君王手中的一枚棋子。君王,也不过是历史舞台上轮回的一幕戏子,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这段话写的很有深意,看似只是普普通通对赵国和秦国两国之间的个人看法,实则从侧面突出了作者对权力的不屑。
文章讲述了中秋节去了高平,参观了长平古战场,让我们看到了秦国的残暴,和赵括的无能。
本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中秋放假的几天内奔赴遗址,后又讲述了关于遗址的历史故事,还让我们知道了赵括。
本文主要写作者游长平之战的遗址的故事。表达出作者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和一刻颗好奇心。
作者以自己喜爱旧物的故事开篇,随后讲述了自己去长平之战遗址游历的过程,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怀。全文思路清晰,语句优美。
作者写了中秋节去长平之战古战场游玩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轮回的感慨,以及对残忍的白起和无能的赵括的愤恨对死于战争的亡灵的缅怀。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去长平之战遗址的事,用喜欢旧书的原因开头,引出了去长平之战遗址的事
作者以游览的顺序描写了长平古战场,并介绍了长平古战场的历史。在文章中作者抒发了自己也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历史的留恋。文章结构紧密,层次分明。
作者以一种游记形式,为我们介绍了长平之战中的人物,以及详细过程,表达了一种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作者按照浏览的顺序写下了去常平之战的所见所闻所感。前两个自然段交带了我去长平之战的原由。文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憧憬和对祖国的热爱。告诉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本文讲述了作者借中秋小假去长平之战遗址后,自身对历史的感触和,对历史的回顾,不仅仅是了解一段历史而是历史背后的故事,充分发挥想象让自己回历史中去,更深入体会历史带给我们的记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自己去长平遗址的事,拍的一张照片上详细的描写了长平之战的过程,赵王在最关键的时候换掉了将军使至打了败仗。
闫宇星
本我是一篇游记,写了作者到长平之战遗址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求和热爱,和对知识探求的渴望。从中我也明白了,不可以只靠道理,一定要付出实践,从亲自实践中得出真理。
作者去观看长平之战的遗祉,写出了自己观看完之后的感想,我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我现在要努力学习。
文章写了作者到长平之战遗址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求和热爱,和对知识探求的渴望。长平之战遗址记载着长平之战发生的历史事件,是长平之战发生的历史的证明,虽然对其他人而言,“没什么看头”,但对于作者,对于热爱历史的文学者,不仅是壮观的景象,还有着文化的底蕴。
作者按照自己的浏览顺序写下了这篇文章。前两个自然段交代了“我”喜欢“旧”的东西,因为它们总是很有怀念价值,也为作者去长平之战遗址原因奠定了基础
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叹和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我们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加油!
文章作者主要写了参观长平之战原址之后抒发的感想,从中我也看出作者对赵国灭亡的叹息,以后我要努力学习、多实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历史总是会令人缅怀,背后的悲壮却无人能懂。
胡子豪
文章作者主要写了参观长平之战原址之后抒发的感想,从中我也看出作者对赵国灭亡的叹息,以后我要努力学习、多实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作者主要讲了自己去高平参观了长平之战的遗址。简单复述了当时的情节,现在的一些有故事村庄,用优美的句子吸引我们。本文描写形象生动。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去高平长平战的遗址,一个个历史的故事,一个个历史的人物英雄。让作者深深的刻画出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历史景象。这场战争赵国胜率很大,可是由赵括担任主将,他虽然熟读兵书,但却缺乏战斗经验,所以就像“纸上谈兵”一样,长平之战赵国大败,。所以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既要书读百遍也要结合实际来寻求真理。
这篇文章是游记,写作者去长平游玩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古代的怀念,以及对一些人的评价,从中我明白了,不可以只靠道理,一定要付出实践,从亲自实践中得出真理
文章记叙了作者去长平之战遗址的所见所闻,简略记录了历史英雄。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学赵括纸上谈兵,一无所获。
这篇文章写作者在长平的经历,介绍了赵括等人,我们不应该学习赵括“纸上谈兵”,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有所作为。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去长平游玩怀古。对赵括等人的评价,启示我们不可以纸上谈兵,应做出实践,才能天天向上。
文章写了作者参观长平古战场的经历,又介绍了赵国毁灭的故事,我也从中看出老师对赵国灭亡的叹息,以后我学习要学扎实,多实践,不做第二个赵括。
我从老师的文章中,体会到了当时长平之战的惨烈,并从中知道了他们两国的做战过程。
可以看出老师您去长平旅游,参观了长平古战场,让我们看到了秦国的残暴,和赵括的无能。
我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旅游的地方与经过。
老师在高平看到了长平之战的遗址,并从中知道了一段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