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份新一期30天共修论语正式打卡的第12天,以下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01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牢:孔子的学生,姓琴,名牢。
不试:不被国家任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怎么被国家重用,所以有时间学得了一些技艺。’”
学习心得:
1.告诉我们要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不是说一定要沿着一条固定的模式、固定的道路去走,相反,打破惯性,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反而会创造一些新的可能。比如达芬奇,因为身份的原因,不能向贵族学校,思想反而很开阔,创意无限,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2.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事情,短期看来不好,或者看不到好处,但是拉长时间段来看,会有另一种收获。
3.这句话也体现了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自知之识。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而是认为自己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身份低下,没有做官,没有俸禄,生活比较清贫,为了谋生才掌握了这许多的技艺。
02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叩:叩问。
两端:指鄙夫所问问题的首尾。
竭:尽。
叩其两端而竭焉:指孔子就农夫所问的问题,从首尾两头开始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问题就不解自明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很有知识吗?根本不是这样。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一无所知。我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从正反两个方向不断提问,让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心得:
1.这里其实是告诉我们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练式教育。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的问他开始,问他未来,问他打算怎么做,问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断的追问,真正让他进入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真正让他自己找到方法。
2.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会解决问题”?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被别人请教”的情况。能否给出能帮到对方的答案,有时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考验,这一点对领导者来说尤其如此。但是一个人是不可能了解所有领域的知识、有问必答的,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教练式的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明确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问题多半都会迎刃而解。
03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鸟: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河图:传说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即八卦图。
总体来说,凤鸟和河图都是祥瑞的表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学习心得:
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代表了孔子之志,他是希望能成为凤鸟这样有志向、有节操的人。
这句话是孔子在暮年一种感叹,因为孔子的一生在“克己复礼”,为恢复周礼而奔波,并去各个国家献计献策。但他的意见和思想很少被当时的国君采纳,周游列国,经常碰壁。到了垂暮之年,也没能迎来一位欣赏他的明主,而且有了一种心理上还想做一些事但是身体已经不听指挥,做不了事情的无奈,感觉自己精力跟不上了,所以发出了这种感慨。
04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zī)衰(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冕:帽子,带着正式的帽子;衣:上衣。裳:下服。
瞽(gǔ):盲人。(古代的区别是:睁眼瞎,叫盲人;眼睛闭着的瞎,叫瞽者)。
作:站起来,表示敬意。趋:快步走,亦表示敬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学习心得:
1.这三类人都是心里有事、有痛苦的人,孔子在这些人面前,要表现出端庄、尊敬和重视,体现自己人道主义的表现。
这里有一种说法:那在盲人面前,别人都看不到,你有礼有什么用呢?
但实际上要知道,修养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尊重他人也是我们自己的需要。修养不是表演,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人生追求。修养不是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的。有专门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每天行善会比作恶要幸福的多,幸福感会强很多。因为这些礼和修养,是对我们自身最好的保护。
2.子见齐衰者告诉我们,修养全暴露在细节里。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体现在是否尊重他人上,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殊人群时。孔子见到服丧期间的人、盲人等“特殊人群”,不管对方年长年少,都会表示出尊重的样子,这是一种有修养的体现。而一个人的修养,恰恰就暴露在这些细节里,我们对待自己的日常行为,不得不慎重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