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讲 五重玄义(一)

第一讲 五重玄义(一)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7:10 被阅读204次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第一讲 五重玄义(一)
              妙果寺则金法师 讲解
              二0一九年一月十三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
    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今天刚好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树下悟道,然后由衷而说出了一句话,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无师智、自然智自得现前。”他就悟到一个道理:说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功德,就是因为被妄想、分别、执着所障碍住了,而不能够开发出来。这就相当于我们有一个大宝藏,但是被那些泥土沙石掩埋了,我们得不到这个宝藏的受用;不但得不到宝藏的受用,我们还吃尽了六道轮回的痛苦,所以很冤枉。那佛为了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才开始了他在这个世间说法49年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那我们今天开始要学的这个《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从《华严经》里面抽出的一品。这部《华严经》就是佛刚成道的时候说的一部大经,是文殊菩萨和阿难尊者在铁围山结集的。就是佛灭度以后,他讲的经都要把它给记录下来嘛,小乘的经、律、论都是在印度的一个叫七叶窟的山洞里面结集的;那么大乘的菩萨藏,是阿难跟菩萨们、这里是以文殊菩萨为代表在铁围山结集的,这就不是我们的境界了,是在另外一个境界当中结集的。结集好了以后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那么佛灭度600年以后,由这个印度的一位龙树菩萨,把它从龙宫里面取出来了。他只是取出了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整个《华严经》是非常大的一个体系,内容非常多,他只把其中很重要、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比较有关系、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的,把它给抽出来给我们学习。
    那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就有三种译本:东晋的时候,佛陀跋陀罗三藏法师翻译了一个有三万六千偈一共是六十卷的《华严经》,这是一种;然后唐武则天的时候,实叉难陀法师又把于阗国王贡献给武则天的一个梵本的《华严经》,一共是四万五千偈,把它给译出来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卷华严;那么还有一个译本,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印度乌苌国的国王为了祝贺这个唐德宗的生日,亲手抄了一本梵本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共四十卷,送给了唐德宗,那么唐德宗就请这个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法师,把它翻译出来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其实是一部完整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那我们准备要学的这个《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里面的最后一卷。那么这个最后的一卷,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八十华严”一共是八十一卷,就是把这个“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放在了“八十华严”的最后面,这样一共就是八十一卷了。这个是《华严经》的一个版本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
    那么华严法会它的主尊就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法身佛,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左右胁侍,这样就构成了“华严三圣”。
    这一部《华严经》,它是佛跟初地、登地以上的菩萨所开的报身法会。这个报身法会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讲,报身法会不是我们人道的凡夫能够看得见的法会。所以当年佛在《华严经》里讲,他说他开“华严法会”的时候“凡夫和二乘人如聋若哑”,根本就不知道佛有在开这个法会,这是佛自己讲的。所以连小乘的圣人都入不了这个法会的境界,也就是不知道有这回事。
    唐代华严宗的贤首法师,他在《华严经疏》里面就提出这个《华严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此经的宗趣;也就是这部经的宗旨是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旨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因果缘起”我们了解一下,我们一般人讲,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因缘果报,对吧?但是这里讲的因果缘起可不是我们认为的因果缘起,它是圣者亲自见到的真实的因果缘起。我们只看到这个身心世界的一个表象,我们不知道表象怎么来的,我们只能在表象范围内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这个是找不到真正的因果关系的。这个表象之所以呈现出来,背后有真实的因果,这是圣者亲自见到的,所以他们可以把它这些道理讲出来。所以“因果缘起”就是这个真实的因果缘起。(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讲 五重玄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g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