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它绝对可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个神话,一个关于信仰的神话,一个叫做“龙门”的神话。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并列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我对于龙门石窟可说是神往已久了,因为从初中的历史课开始,课本上就反复出现过龙门石窟中气势磅礴的大佛图像。前几次来河南因为距洛阳较远,便没有机会得见,心里一直留有遗憾。这次既是奔着洛阳来的,也就终于遂了心愿。
走入龙门景区,中间淌着一条碧色的水带,名为“伊河”,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分别位于河的两岸遥相对应,远望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我们沿着河边的大道向前直行,河道中是河流,河道上是人流。正逢五一节前期,客流量可想而知。因着我们上午已经去游览了国花园,下午还要去看看白马寺,所以在龙门石窟的时间就被压缩得很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直奔“主题”——朝着历史书上出现的那尊代表性大佛赶去。而这面山上其它无数的小洞窟就只有走马观花了。但即便是“走马灯”似的匆匆一瞥,也足以令人惊叹。每个洞窟里的佛像、神像,几乎没有重样的,形态各异,表情、姿势、服饰各不相同。其中有一面墙最让我惊奇与惊喜,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小窟,但这些洞窟可算是整石窟中最小的了,直径只有1.5厘米左右,但每个窟中指头大的佛像却刻得毫不含糊,连衣褶都清晰可见。
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艰难移动了一段,我们终于到达了整个石窟中令人激动的一部分——奉先寺。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处摩崖像龛,据记载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参与主持经营的皇家造像工程。奉先寺这一大像龛中雕有一坐像、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共九身大像。正中的卢舍那大佛面相饱满,眉如新月,双目俯视,慈祥而端庄,睿智而明朗,生动而逼真,真可谓神形兼备。仰视着这尊17.14米高的大佛,当课本上的照片变成了实物巍峨在我面前,我怎能抑制住兴奋与激动?而且当不足他一根手指长的渺小的我凝视着这恢弘的古迹,看着他在岁月沧桑中留下的斑驳的印记,想着他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日晒仍安然坐立于斯,不禁有了一刻的怔愣。尽管周围人来人往、喧嚣嘲杂,但我却只觉得天地间仿佛获得了一刻旷古的安宁,周身的一切纷扰都不存在了。这尊大佛莫名就让人有了安宁的力量,亦或是使我这个本不信教的人受到了佛教精神的感召、感受到了冥冥之中信仰的力量。我开始眷恋甚至是贪恋这样静静地注视,仿佛是穿越了时空的对话。无奈这一切突然被导游的照相提议与催促打断了。我多想就这样澄澈地、静谧地、长久地长久地伫立于此,注视这似有神迹的佛像啊。
下台阶的时候,看着一侧的石壁,我霎时有了要去抚摸的冲动。这是几千年前的古迹啊,就像一条连接古今的时光隧道。当我的手触到那冰凉坚硬的石头,我的心分明是震颤了,我蓦地感到一种超出我生命的神奇与神圣。整个龙门石窟经过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这样的数量远不是哪一个个体甚至朝代可以担当的。这是一条长河:艺术的长河、信仰的长河、历史的长河、千千万万多少代匠人匠心独具、生无所息的生命的长河……这同样也是一种传承:中华文明的传承、宗教精神的传承……
回程要坐船渡过伊河。由于时间的缘故,对面山上的寺庙等景观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身游览了,只在船上远观两岸的全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的心早已为龙门艺术魅力所叹服,此刻仍久久不能平。
这条艺术与民族精神的长河一定会如这涛涛江河水,奔流不息。而我已在心里期待着什么时候能有幸重游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