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散步随笔:婚姻是经济结合体吗?

散步随笔:婚姻是经济结合体吗?

作者: 林原爱 | 来源:发表于2020-01-19 12:25 被阅读0次

婚姻无疑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婚姻将一对男女组合成家庭,将两个个体形成命运共同体,在婚姻家庭中,他们共享社会地位、财富,共同抚育后代,形成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

在现代社会,血缘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组成单位,而在以往的社会中,血缘家庭则在社会中起着更加重要的纽带作用。而实现这一切的,则是两性结合的婚姻制度。

如果我们抛开爱情去看婚姻,婚姻是什么?婚姻中经济的成分有多重要?婚姻是一种经济结合体还是爱情结合体?

在农耕时代,婚姻是父母之命,由长辈作主,当事人没有很大的发言权,而且婚姻是终生制。

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家业基本是靠继承,手艺也是家传,个人的人生和家庭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个人是家庭的所有物,因此父母长辈就对子女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终生制的婚姻保证了后代的继承权和社会的稳定性。

而自工业时代起,个体开始脱离家庭,取得经济独立,子女对家庭的黏合度小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话语权变小,子女不再那么依赖于父母,开始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时候我们才开始提倡自主婚姻,婚恋自由,爱情至上。一个主张,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是无法得到实现的。

我们可以从一个家庭中,婚姻问题是长辈拥有话语权,还是当事者拥有话语权,看出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具体而言,是这个家庭的经济继承的情况。

同样明显的还有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女性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的同步。

在社会权力和财富完全被男性垄断的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可以说是屈辱的。而当女性拥有经济主权,生活可以独立自主,不再依附男性,男女实现地位平等,双方在婚姻中的权利和义务才趋向一致。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如果某一方在经济上是处于依附状态,就必须时刻担心生存后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上必然是要被压制的。

至于婚姻是如何形成的,我不认同婚姻是起源于性需求,人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性需求做这样艰难的努力,而且从结果上说,婚姻强有力地限制了性需求。

虽然现代婚姻道德会将爱情置于婚姻的核心,但爱情并没有促成婚姻形成制度的力量,爱情和婚姻是否有关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爱情像是一种个人机遇,而婚姻倒像是个人义务。组成家庭,延续后代,这是个体在对社会和种族履行使命;而爱情,则是人类发展出来的精神奢侈品。其实要使社会稳态发展,要提倡的是婚姻,而非爱情。

我认为婚姻的形成还是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婚姻制度的核心其实应该是子女继承制,分解开来看则一为血缘关系,二为私有财产制。

我们都认可繁衍后代是生物的第二大本能,而婚姻制度则极大地利用了这一点,特别是调动了男性的积极性。婚姻制度使得男性能够确信自己后代的存在,并且鼓励两性创造财富以遗留给自己的后代。

这等于是将人类的两大本能强力地结合起来,并且相互促进。即人的第一大本能自我保存本来就会使人极力去发展于己有利的生存条件,而自我的延续、子代的存在则更会刺激这一行为,使个体生命的有限性都不成为人谋求利益的界限:个体自身无法享受的利益可以遗留给后代。婚姻制度使人有了这个心理保障,使得个体的生命在心理层面延续到无限,绝对充分地发挥了人的活力。可以说,这是现有人类社会的动力源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步随笔:婚姻是经济结合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jr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