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外,对女性的性贞洁要求都是极端严厉的,根源至少有两点:第一生物学原因,一个女性生下的孩子,母亲必然是这位女性,而父亲则难以判断;第二是社会原因,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继承制度,孩子会继承父母的地位财产,在父权社会,特别指的是父亲的地位和财产。
在自然界,雄性基本上是不参与后代抚养任务的,生育及抚养后代大多都是雌性的工作。
从生物学角度上看,这是可以理解的。雄性供精,雌性孕育,雄性没有办法判断和自己交配过的雌性生育的是不是自己的后代;而雌性则没有这个顾虑,不论孩子的父亲是谁,自己生下的孩子必定延续自己的基因。因此雌性会尽心抚养自己的后代,而雄性则依靠多进行交配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遗传基因率。
这种生物性在人类身上也没有完全摆脱,母亲总是溺爱自己的孩子的,母爱是泛滥的,而父亲则会冷淡一些。人们常常指责男性的滥情,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性确实是在非常不利的立场,相比女性的焦虑和嫉妒,男性的焦虑和嫉妒有更深生物缘由。
要使雄性担负起父亲的责任,承担起共同抚养后代的任务,就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确保雌性孕育的是该雄性的后代。参照自然界也可以得证,所有会共同抚养后代的物种都是配偶固定制,因为不可能让雄性去抚养非己后代。
如果不存在共同抚养后代的情况,那么也无所谓贞节。就像在自然界,由雌性单独承担抚养后代的任务,那么结果就是雌性挑选雄性,选择与更优秀的雄性结合繁衍后代,而雄性之间则相互竞争,尽可能多地争取与雌性结合的机会,使自己的基因能够繁衍下去。
哪怕到了人类部落社会,如果孩子由母亲抚养,所有权归于部落群体,男性仅负责狩猎及其他工作,也就是说当人类是作为一个群体而共同生活的时候,贞节问题也不会被凸显出来。
只有当父权、私有继承制确立,婚姻这种两性结合制度才算是成熟,贞节才引起重视。即在母系社会转型成父系社会,男性把控了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权力,女性沦为了附庸,女性和后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男性的所有物。
虽然女性通常被认为是贞节的受害方,但贞节并不只限制女性。婚姻制度的实行,也同样严格地控制了男性的性欲望,男性不能像雄性动物那样去肆意交配,企图以量取胜,而是被要求忠于他的伴侣。
基督教社会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而且终生不能离婚,这是上升到宗教层面的问题,哪怕是君主也只能娶一个王后,如果和别的女人有染,那最多只能是情人,而且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
中国长期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制度,而不是一夫多妻制,因为妻子只能有一个,哪怕是皇帝,皇后也只有一个,其他的都是妾室,地位是不能和妻相提并论的。而哪怕在古代,会纳妾的也只是上层社会非富即贵者,绝大部分人民还是终生制的一夫一妻。
中西方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西方的非婚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而在中国只要是父亲的孩子就可以有继承权;在西方女性是拥有继承权的,而在中国女性则无法拥有与她们的兄弟同等的继承权。这是因为中国的父权比西方的父权要强势。
在父权越强势的地方,对女性的贞节要求得越严苛。这是因为丈夫必须要确保他们的妻子所生的孩子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的男性的孩子,否则的话男性的损伤就非常严重了:如果丈夫守贞,没有和其他女人结合留下后代,而他的妻子背叛了他,和其他男性结合生下了孩子,还被当作是他们的婚生子来抚养,最后这个非他亲生的孩子还继承了他一生的财产,而他却没有自己的亲生后代。那样的人生简直就是完败。
为了确保这一点,男性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使女性在身心上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而这也可以说是家庭制社会的最大漏洞,如果这个漏洞状况频发,是会导致社会崩盘的。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社会加在女性身上如此沉重的枷锁,社会为什么会那么严厉地监视每个人的婚姻品行,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对性不宽容,一旦发生婚变、出轨,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和谴责。
所以说,应该提倡性自由吗?或者说,性,仅仅只是个人自由吗?
我认为首先人都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不是丛林中的人,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影响社会的运转和稳定,如果影响到了他人,那么行为就不仅仅属于行为者本人。
比如说性行为,这似乎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为什么社会会对性行为进行监管,为什么个人行为会成为他人对其品德进行评价的一部分,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特别是处于婚恋中的男女,贞节难道是不必要的?
人与动物的差别之一在于人有责任感,即人的意志与行为的一致性。当人成为社会的成员,就代表人接受了社会的规则;当人尝试婚恋,就代表已经接受婚恋的规则。明知规则而触犯规则,如果仅用自然本性来为自己辩解,在道德上算不上是有力的辩护。每个人都会受本性欲望的驱使,但不一定要按本性欲望的驱使去行为。是服从本能欲望还是服从社会道德,这就是判断一个人品德的标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