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沙给我推荐《小鞋子》这部电影多时了,我一直没有静下心看。终于,我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午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影片以妹妹丢鞋开始。这一家有五口人,妈妈生病卧床但坚持洗衣,一家人只能勉强度日。妹妹和哥哥每人只有一双鞋,无奈之下,他们轮换着穿。经常妹妹一放学就拼命奔跑回家,怕耽误了哥哥上课。有时候还会被哥哥呵斥:“怎么那么晚才回来!”哥哥常常都会因为上学迟到,而被教导主任训斥。
一双鞋子,两个人穿,成了他们的日常。
哥哥答应妹妹,一定会找到那双遗失的鞋子。妹妹嫌弃哥哥的运动鞋,在虚荣心的怂恿下,经常会将自己的脚藏起来。妹妹想要的,是自己那双漂亮的小鞋子。直到在立定跳远时,有同学不慎滑倒,体育老师说:“菲瑞西特跳不好,是因为她没有穿运动鞋。”这时,妹妹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她自信起来。
因为鞋子大,妹妹在奔跑回家的过程中,不慎将哥哥的鞋子掉进了排水渠中。哥哥嫌弃鞋子脏,便与妹妹一起在花园里洗鞋子。阳光下的泡沫映衬着他们的天真无邪,在这个不富裕的家庭中,我看到了生活里的小确幸和他们的满足感。
他们在物质缺乏的年代里,尽情地享受着他们当下的简单快乐。
后来,他爸爸带着他去大城市中打工,以此补贴家用。爸爸带着他,敲着一个个富人家的大门,耐心地询问他们需不需要园丁。他们受了许多的挫败后,终于叩开了一家大门。
爸爸在给房子的主人浇花、施肥、喷农药时,哥哥在和房子里的小主人一同玩耍。他们尽情地玩着跷跷板、秋千,没有阶级的束缚,只因为他们是同龄人。他爸爸干完活时,那个小主人已经在躺椅上熟睡了。
爸爸拿着工钱,和哥哥商量着这笔钱怎么用时,哥哥说,给妹妹买双鞋。他丝毫不提自己的鞋子。在两人欢欢喜喜回家的途中,自行车突然失灵撞向了一棵树。
这给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偶然的一次机会,哥哥所在的学校,准备选几名学生去参加一场全市长跑比赛。哥哥看到奖品后央求着老师报名,只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
他凭借着毅力,想着他与妹妹的约定冲向终点,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第一。可他并不快乐。
拿到全省长跑的第一,本是一件荣耀之事。但在他看来,却跟输了比赛一样。他错过了第三名的运动鞋,他又一次地对妹妹食言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
镜头一转,是他爸爸修好了的自行车。自行车下,是两双新鞋。
他忍着疼脱掉鞋袜,旧鞋子把他的小脚丫磨出不少水泡,生疼。他把脚泡进水中,金鱼绕着他,仿佛在给他治愈伤口。
至此,影片终。
这是一部很治愈的一部电影。他们家向蔬菜店赊了不少钱,当小男孩说着还要些土豆,也需要赊账时,老板恶狠狠地说,回去转告他妈妈,应该把之前的帐算一下,但老板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将土豆拿走了。当他“买完”土豆,出店找妹妹鞋子时,不小心又把蔬菜摊掀翻了,那老板也只是拿着笤帚吓唬着赶他;哥哥的鞋子对妹妹来说并不合脚,当妹妹火急火燎奔跑回家时,一只鞋子掉进了排水沟,她无助地坐在大树旁哭,一位老板走来帮助她取出了鞋子;房东虽然三番五次地找他们家要租金,他们拖延了许久,可仍然没有被赶出去......在电影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善。
哥哥因为等妹妹的鞋子,几番迟到被教导主任抓住,不让他上课,要请家长时,他的老师正好看到了泪眼婆娑的他,随后帮着他给教导主任说好话,让他重新回到了课堂上;当他错过了学校组织的长跑比赛的初试时,他哭着央求体育老师再给他一次机会,体育老师很认真地帮他测试了,并把他送到了赛场上。我读到了浓厚的师生情。
他们生活的地方应该是在乡镇里,这里的每个人都活得艰辛。他妹妹在一个同学的脚上发现了那双遗失的鞋子。她很想去问问那个同学,可她始终没开得了口。她只好一路跟踪她。原来,她是盲人家的孩子,在捡破烂人那里买的二手鞋。但她们却有金子般的心——盲人家的孩子捡到了妹妹的笔,尽管她很喜欢,但还是将它还给了妹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们一家虽然贫穷,却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哥哥爱护妹妹,爸爸心疼妈妈,让哥哥多承担些家务,而自己也在想方设法赚钱养家。除此之外,许多邻居寻找他们的帮助,他们有时候也会主动关心邻居。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光。
一部细腻不失美好的电影。
哥哥在参加长跑比赛之中,有许多都是家庭优渥的孩子,他们的训练条件、设施设备理应比哥哥都要好,只因为自己什么都不缺,或是凭着兴趣而战,或是为荣誉而跑。输,是因为他们缺乏赢的信仰与意志。
在阶级之下,我看到了利己主义的搏杀——在比赛中,一个男孩为了自己赢得这场比赛,将哥哥恶意绊倒。多么讽刺,小城里的孩子阳光向上,拼命生长;大城市里的孩子勾心斗角。小城的孩子没有资本,只能拼命奔跑;大城市的孩子为了争得自己最好的资源,不惜手段和代价,遏制对方的发展。于是,“小镇做题家”由此诞生。
没鞋的孩子拼命跑。我想起外公跟我讲的故事。他小时候跟随家里人跑到重庆避难,因家境贫寒,在腊月寒冬中,赤脚上学,脚上生冻疮,却依旧阻止不了他对学习的渴望,成绩常年全班排第一。
他本是想借此勉励我的,可每当外公提及这事,我都羞愧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