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多少故事,个个都是唯一的,个个都是自己的,都是和任何别的人不一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7327/0e2bc40b3f3775c6.jpg)
今天早上依然是听书、跑步,偶尔也会任思绪信马由缰的驰骋,突然就想起了我们村的那一家人了。
三十多年前,我家旁边的大院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8口人: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夫妻两个和5个孩子。
男主人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激进派,在煤矿工作过,也许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做法过于偏激,所以并没有最终成为村人们所羡慕的“吃公家饭”的公家人,而是回到农村务农,可他并不甘心,总是做出一些与村人们不同的举动。
在80年代,许多人家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他就带着妻儿们到大理去旅游,这是当时很让村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因为他家劳动力少,孩子又多,锅里常常煮的是卷心菜搅面糊糊,到大理去旅游,连车费都将是一笔大的开支,大家常常疑惑,钱到底是从哪儿来?我们小孩子不懂这些,只是特别的羡慕能出远门的人。
90年代初期,他就带着妻儿们披星戴月的建房子,不是按照我们当地的民居风格,而是找来一些木板做成模具,浇起了水泥柱子和水泥房顶,墙壁却是用泥胚搭成。房子低矮,门窗狭小。外面的泥巴墙上,还用漆画上了一些人物行形像和花鸟鱼虫,诡异至极,我们路过时都不敢停留。
一层楼建好后,他就分家了。
在我们农村,只能有在儿子成婚后,娶来的新妇和公婆妯娌合不来,经常吵架,才能请来队干部和家族里的长辈们来主持分家。可他家的儿子都没有婚配,最大的儿子也才20岁出头,他就分家了,让村里人诧异不已。
他把家里的8口人分成了四户:他领着老母亲;妻子领着18岁的女儿;大儿子领着8岁的小儿子;二儿子领着10岁的三儿子。分别居住在老房子里和新房子里两处。一家人变的四分五裂的,一时间然村里的人议论纷纷。
记得他家是在栽秧的时节分的家,也就是在5月份;7月份老母亲就去世了;丧事办完没几天,他们家又出事了:8月1号妻子和女儿的遗体被村人在一个池塘里发现了,至今只要一到8月1日,我都会想起这件悲惨的往事,那时我在上高中,正在放暑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