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估计很多人都做过,尤其现在发达的网络又为我们学习各种菜式提供各种便利。我也是众多照着菜谱做菜的一员,每每看完某个做菜视频,我立即变得自信满满,对于自己做好菜志在必得,意气风发。可是实际的效果其实大家都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例如这次的薯片和薯条。
前些时候女儿闹着吃,反正有时间,我突然萌发自己做一做的想法。说干就干,搜索视频,记录步骤,购买材料,我和女儿准备大干一场。整个过程特别简单,我还概括为“切,泡,蒸,拌,炸”五字诀。这多像我听完专家讲座后的斗志昂扬,自以为掌握了绝技自此可以雄霸天下。其实切的时候就出了小问题,泡和蒸真的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只是蒸的时间没把握准直接带来连锁反应。因为土豆软糯,有的蒸的时间较长,挂玉米淀粉时一不小心就碎了。还有晾干的问题,厨房统共巴掌大,放哪儿,怎么放?怎么快速干?怎么保证玉米淀粉挂上了,并且挂的均匀适量?似乎都靠悟性,做饭的悟性。显然我遇到困难就头大想要放弃的特质决定我最终眉毛胡子一把抓,突然就想到自己的教学,每年学期中好像猛然发现学生欠账太多,我已经无力回天,于是干脆放弃,还美其名曰“接纳”,为什么不开始详细规划,多做预判多做几手提前准备,为什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评估自己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及时拉上掉队的学生呢?
最终我把玉米淀粉涂抹的乱七八糟的土豆片和土豆条堆在一张塑料袋放入冰箱冷冻,再次取出冻成一坨的土豆能炸成什么鬼样,动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从前我是个对待各种培训很是认真的一线教师,当我的教学和他们的培训越来越相距较远时候,我由当初的虔诚变为了现在的消极,我一直觉得他们不知道我的实际问题,他们的方法也解决不了我想提高学生分数的实际(这个是我迫切需要的)。现在想想,我真的消化了他们的讲解?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专家能事无巨细预料?因而,在学习专家培训内容中,我必须先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情境最大限度靠近他们的方案,才会接近他们预期的结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