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致那些告诉你交朋友要门当户对的人

致那些告诉你交朋友要门当户对的人

作者: Dylan不二 | 来源:发表于2016-03-18 12:10 被阅读497次

    性格各异,背景不同的六人行

    通过为狭隘的自我主义寻找合理化解释的方式,极易引起大众的情绪共鸣,而受到追捧。但是,这种情绪的泛滥却在渐渐撕裂人际的纽带,侵蚀社会的人情。

    我希望你能看到最后,尤其是最后两部分。

    1.

    诚如我上篇文章开头所说,本来看完上周奇葩说之后,对这个话题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专门写一篇文章,因为说到最后无非是一个概念泛化的微末伎俩。直到昨天看到某知名公号推了一篇类似的文章,其逻辑之可笑,价值之荒谬,让我不得不决定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可是,转念一想,还是应该保持自己一贯的“温和”说理的风格。

    为什么我说很多讨论者都在泛化概念?何为门当户对中的“门户”?一般而言,“门户”是指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甚至可以指社会地位和资源,类似于“阶层”的划分。可如果有人一定要把技能、见闻、学识(不同于教育)、个性、爱好、脾气甚至颜值这些因素都算进所谓的“门户”里的话,那我只好说,你真当你家的“门户”是太上老君的紫金宝葫芦,装天装地,啥都能往里面装呀?!来,咱一起举个栗子,你总不会说天下所有爱好恒大的人都是同一个阶层的吧,比如你和马云?

    当然,上面所说的个性、学识、脾气、见闻、三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你所处门户和阶层的影响,但并不绝对,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划上等号。否则同一个阶层里出来的孩子,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应该极为类似。可事实是,你见过书香门第里出来的学者君子,也见过里面的斯文败类;你见过普通家庭出来的街头混混,也见过里面的精英翘楚。所以,请别把个人和阶层简单等同,谁都不喜欢被诸如“富二代”、“农村人”之类的阶层标签给固化看待。

    2.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共情,是你能够感受并理解对方的情感。即便你感受不了,理解不能,你也会保持基本的包容、尊重甚至陪伴。理解、包容、尊重,所以这些的出发点都是在于对方,而不是你自己。有人说,跨阶级的友情,因为要迁就对方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太累了。那是因为他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他自己,关注的是他自己累不累。且不说思维方式跟阶层是不是必然等同,单说这种总喜欢从自身立场出发的人,别说阶层相不相同,无论是交什么朋友都会觉得很累。因为任何人际交往,尤其是在交朋友中都需要彼此迁就磨合,关系越好,这种磨合就越多,彼此迁就的也就越多。

    无论彼此志趣如何相投,性情如何相仿,总有意见相左,彼此冲突的时候。你回想一下,你跟你哪个最好的朋友没有过摩擦和迁就,你跟你每个好朋友都那么思维一致,习惯相同吗?如果一个人任何时刻都顺着你的话说,跟你相处起来表现得其乐融融,他要么就在背后骂过你无数次傻逼,要么就是个毫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要么就是对你有所企图。再换个角度讲,你难道没有一些你接受不了的习惯,看不爽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你早就内心翻他几万个白眼了,可在你朋友身上你却又都能接受了?这些不都是你跟他彼此迁就磨合的结果吗?

    所以交朋友总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你永远都会觉得很累。相反,心胸豁达,懂得理解和包容的人,一切就变得简单很多。举个新闻人都比较熟悉的例子,张季鸾先生一生交友无数,多少人将其引为知己,别说所谓的阶级门户之见,就连宗教信仰之别,党派立场之异,都不能成为其交友的障碍。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文化界的胡适、王芸生,宗教界的达赖喇嘛和班禅,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都有至交好友。有一次,他与林伯渠相谈一夜后说:“有分歧,有共识”,朋友还是好朋友,而不是说:“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不同,心累。”直到张先生去世,有一人跑进他的灵堂抚棺痛哭,大喊“四哥”。众人皆好奇这人是谁,抬头一看,原来是青帮老大杜月笙。他们又是什么阶层之别,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又如何相同?

    3.

    有人说,我们怎么可能人人是张季鸾。我们还是要面对那些因为阶层不同而跟你生活习惯差别太大的朋友。比如他要吃高级西餐,我只能吃街边小摊。那请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如果你们真的是好朋友,你有什么不能说的,而他又怎么会不理解?你到底在介意什么?

    《Friends》(老友记)中有一集讲到,Rachel,Joye,Phoebe三个人因为收入问题,并不能经常和Ross,Monica以及Chandler去高档餐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Ross他们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Rachel他们终于忍不住而爆发出来了,告诉Ross三人他们其实负担不起这样的生活消费。可是这次爆发并不是告诉你《Friends》到第二季就全剧终了,因为他们再也不是friends了,而是Ross他们懂得去彼此协调和迁就,所以他们的友情依旧那么让人羡慕。

    我记得在我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我有个标准富二代的朋友经常约我吃饭。我在推了一两次后,就直接告诉她我的近况。她没有说要请我之类的,而是有一天约我买杯咖啡去逛公园。好朋友间是你愿意坦诚相告,而她懂得小心呵护。我知道多数人在介意什么,在意你的自尊,你的面子,介意万一朋友不能理解你怎么办。你发现没,你考虑和介意的永远是你自己的感受,你甚至自我到都不愿相信你的朋友愿意为你迁就。因为,你从来认为迁就很累,从你交朋友的立场而言,你一直不愿意迁就别人。

    那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不想花时间去交朋友,花精力去和别人相处磨合的呢?

    4.

    你发现没,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彼此很容易成为好朋友。不仅是因为要经常在一起,还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想法都很简单,诉求也很相同,自我的原则性也没那么强,最关键的是,我们什么都不用考虑,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去适应磨合。

    可是,当我们摆脱学生的身份,步入社会,从20几岁到40岁之间的这个阶段(事实上,大部分的我们都处于这个阶段),我们要考虑自身发展,未来规划,事业、婚姻、房子、车子还有孩子,现实的一切迫使你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跟你的朋友,尤其是新朋友慢慢相处,迁就,磨合。加上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的原则性越来越强,也变得更难与别人相容。于是我们才总说心累,很难再交到朋友。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别人身上,也在我们自己身上,跟所谓的阶级、门户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这个年龄段所普遍会面对的问题。当然,像思聪欧巴们,是永远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同样他们基本也不用考虑阶层不阶层。正如那句名言:我交朋友从来不看钱,反正都没有我有钱。

    等到我们过了不惑之年,过了知天命之年,因为经历过世事的磨砺,社会的打磨,我们也变得人情练达,眼界开阔,于是会更懂得别人的苦楚,理解他人的遭遇,包容对方的缺点,我们会慢慢走出自己原来内心所固守的一亩三分地,懂得去了解和体谅别人的内心。这又回归到了我开始所说的交友的“基本要求”。

    5.

    我不是倡导大家成为所谓的社交达人,也不是要跟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那样反而才是没有朋友)毕竟我们还是有基本的喜好和原则。事实上,我就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我不太能跟很多人成为朋友,有时也因为觉得心累而很抗拒认识更多的人。这是这个年龄段的我们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我承认自己的过分自我,我也理解并接纳自己目前的样子,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自己。有些事情可以被理解,也不应被苛责,但并不代表它是对的,是最好的。而事实上,你值得你自己变得更好。这种好,不是你收入多丰,社会地位多高,而是你内心的旷达和对他人的善意。

    我在我的家乡有一群很好的朋友。我想我以后所接触的圈子应该跟他们没有任何交集,甚至不是一个阶层。我们平常几乎没有太多联系。但是只要我回去,他们一定都会出来陪我聚一聚。我相信,无论我们以后各自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异,我们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在各自背后默默支持和祝福,希望看到更好的彼此。

    我从不否认,门户和阶层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它不应该成为我们体悟社会,触摸人心的那道心理围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那些告诉你交朋友要门当户对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a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