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知识新闻,有权威媒体称2018年是互联网创业黄金十年的终结之年,从此互联网创业者将很难获得以往较高的估值和轻而易举的投资。
2015年正值万众创新的高峰之年,刚好我走入支行管理岗位,有幸与很多第二代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坦白来说,他们精妙的创意和执着的创业热情的确让旁观者深深被感染。不过创业的失败率十之八九,看风口更要看运气。不少合伙人团队人合重于资合,关注产品,而对企业运营和市场战略陌生而模糊。
身边有一个原世界五百强公司总裁助理的女性创业者,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已经是两个娃的母亲。最开始因为学历不高,从公司前台做起。因为深爱阅读,所以尽管工作繁忙还是坚持阅读和写作。
可能是消费升级带来知识经济的崛起,2016年读书会项目在全国火热推开,很多爱智求真的高净值人群积极加入,通过读书扩大视野,结交志同道合的书友。
女助理觉察到了这个冉冉升起的市场需求,第一时间和当地居委的文体中心联系,表明了自己想做读书会的愿望。很快她的申请得到了政府意向上的支持,提供免费场地,但是没有费用支持。
有场地就满足了,她于是一个人风风火火办起公众号,开始发布消息成立读书会。很快第一期,第二期就上线了。比首批七十个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更多对读书感兴趣,想把读书会做好的小伙伴的积极反馈和支持。她事后回想感慨道,“当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的时候,一切遇见都在路上”。
很快她有了线上公众号和社群运营的志愿者,有了读书会内容编辑,有了资源对接的大咖金主。她坚持的就是,植根于本地细分社区,走街串巷,将读书会与每个居民小区,社区内企业和景点深度结合,每次活动都会吸纳更多的粉丝来支持。
她的第一单生意来自政府机关的文化事业采购,读书会负责承担很多公益项目的策划和推广。随后,他们与公司的工会联系,将读书会作为一种员工福利进行外包。另外还和本地的商家合作,实现板块内的线下导流。同时开办读书培训,演讲培训和写作培训课程。产品线逐步扩充,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回顾事业的发展,她总结最重要的意义是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读书会的运营过程和很多创业一样,充满了偶有的喜悦和更多时候的迷茫和艰辛。但是她却从没有懈怠和放弃,因为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每一天都在闪闪发光,于是确认读书会这件事就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使命。
其次,她从来没有想过创业,只是单纯想把读书会运营做好,然后围绕这件事充分思考,调动资源,寻求合作和支持。细心打磨每次读书会产品的品质,从用户和粉丝的角度去考虑偏好和选题。和分享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给予专业的指导。
第三,社群营销很重要,但是目前很多粉丝的社群依旧存在变现困难。所以她认为做读书会第一天就是要锁定赚钱的目标。赚钱将会指引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她的社群一直在做筛选和测试,将用户真实画像描绘出来很关键,同时在每次线下活动中不断匹配需求和服务,更多实现与线下资源的连接和对话,供需双方和读书会平台三方合作,相得益彰。
最后,坚持精益创业。最开始的创业,好的想法和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需要我们不断排序,层层推进而不能在细节中过度追求而顾此失彼。有取舍和聚焦才能步调稳健,作为创业者,有时需要屏蔽外部的杂音,有条不紊遵从团队的目标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