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规范了建安茶烹试方法和品饮方式,点茶法催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茶道和茶艺形成
宋人的饮茶方式非常讲究,究其原因,一是朝庭的大力提倡,赵匡胤要求各地贡茶要“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二是经济繁荣、生活优裕、文人社会地位提高。在文人引领潮流的宋代社会,人们多转向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精神满足,而饮茶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饮茶之风盛行,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转向点茶法,宋人的饮茶方式主要有点茶和斗茶两种,斗茶是点茶基础上的升级版。
蔡襄在《茶录》序中道出写作的一个重要理由:“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仅序。”这里指出“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也就是说,因为陆羽《茶经》中没有提及建安茶,丁谓《茶图》虽说建安茶,但只是讲了采造之法,对烹饮之法,却没说到,另外宋仁宗在向他问及茶政的过程中,对茶的烹饮之法一直记不住,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蔡襄要写一篇细述烹茶要领的文章,以供皇帝备览的念头。
《茶录》上篇的重点就是介绍建安茶的烹饮之法,主要论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和点茶。论述茶色时,他说:“茶色贵白,而饼茶大抵于表涂膏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论述茶香时,他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按现代科学的制作方法,茶叶不宜掺杂“珍果香草”,把茶的真香夺去,这就是“真水无香”的道理。论述茶味时,他说:“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场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与味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味,前世论水品者,以此。”这说明茶味与产地、水土、环境、用水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地方,甚至同一地方不同的山头地块,茶味都会有所不同。茶叶原产地对茶味品质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这也间接考验了品茶人和斗茶师的品鉴水平。陈年老茶、旧茶品质不如新茶,他在炙茶中指出,“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但因为有一种特殊的“陈味”,所以烹试时要“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