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科普
高考谣言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数传闻为何久久不息?

高考谣言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数传闻为何久久不息?

作者: 周周心理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7-01 22:31 被阅读0次

最近,高考分数成为了大家热切讨论的话题,然而,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传言和谣言。近日,有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流传,称江苏理科状元724分,来自南京六合高级中学,被证实造谣。类似地,前些天,也有网传今年2月安徽某中学上台抢演讲教授话筒学生高考失利,成绩为387分,这一消息也被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证实为谣言。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造谣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很普遍,每当社会上发生热点事件时,造谣现象就会如影随形,就像是社会热点事件的“配菜”,那么,人们之所以会频繁地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到底是基于怎样的心理呢?

追求关注:博眼球以获得自我满足

一些人渴望被人关注,因此故意编造吸引眼球的谣言,通过制造话题和引起轰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这往是自我中心的心理表现。当一个人感受到虚假信息给自己带来的关注和认可,就会更加不择手段地散播谣言来获得自我满足。文章开头的造谣者,就是为了吸引关注,想蹭一波高考成绩的热度而发布谣言。

谋求利益:获得权力感或金钱

除了获得关注,有些人还希望通过制造谣言来获取一些好处,比如获取权力或金钱,通过传播谣言,试图操纵信息流,影响他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控制感。另外,关注会带来流量,通过虚假信息误导或诱骗消费。

社交货币:建立共同话题和观点认同

通过传播谣言,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共同的话题,建立共同的信息关注点,这种共同的话题和讨论也可以在社交群体中形成一种彼此认同,持续强化小群体内的不实消息,并向外扩散。

同时,信息分享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可以产生大量的评论、转发和点赞,从而增加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存在感和社交影响力。

群体情绪:加速谣言的扩散和传播

情绪因素在造谣现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虚假信息往往会激发人们的好奇、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这些强烈的情绪和感受会增加人们对谣言的关注度和共鸣,促使信息获得更积极主动的传播。情绪化的态度可能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判断更加偏离客观事实,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了解造谣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影响,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的接受保持审慎的态度,更好地辨别真假信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谣言的误导。

相关文章

  • 谣言为何总会被传播和信任 ?

    谣言为何总会被传播和信任 社会上,有多少谣言流传,就有多少谣言被人们“信任”。谣言太多,太难辨识的背后,就是人们...

  • 我们有权利评价ta,绝对没有权利决定ta.

    人世间有一种叫做——谣言,也有一种叫做——传闻。 谣言和传闻就变成了——传说。 谣言中的你是什么样子呢?传闻中的你...

  • 如何获得心灵上的安宁与幸福

    《为何越爱越孤独》为我们揭示了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解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众多现象,锐利剖析深层原因,并且从心理...

  • 比分数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这是一种典型的投射。 投射是一种常...

  • 谣言和传闻

    谣言应该是灰色夹着一点蓝 从中闪耀的灰蓝混着一种可能 一种不怀好意的猜测 听后留下的一阵嘲讽 另外一个向度的解读 ...

  • 不定时分享学习笔记(2)

    2020.4.18 散布谣言spread a rumor 散布谣言的人群the rumor mill 某人从传闻中...

  • 《孩子的品格》第二章--4.修建心理护城河

    通过情绪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认识,我们找到了情绪背后的声音,也懂得了如何去调整和提升我们心理防御机制,进而去影响和...

  • 自责背后的心理机制

    引子 得瑟小姐又一次放纵了自己心理莫名的空虚,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即使醒了也是趟在床上毫无目的的刷着微博、朋友圈,...

  • 阅读背后的心理机制

    阅读并非大脑的本能。 阅读过程要有机地整合多个独立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看似轻松的阅读,背后却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过...

  • 传闻

    传闻是个神奇的感觉。有人猎奇,有人八卦,有人散布谣言,似乎都各有目的。 活在传闻里的人,有的是听别人的传闻,有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谣言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数传闻为何久久不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i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