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青宸
2018年12月10日 阴 星期一
昨晚11点上床,玩一会儿手机准备睡觉。一看时间已经是11点50多,但刚好看到了小说的要紧处。算了,反正已经12点了,过了计划的入睡时间,那就把这点小说看完再睡吧。于是到了12点半。
下了好大决心,放下手机,进行睡眠准备。室友又拉我聊天。两个人聊东聊西,扯天扯地,最后竟然不自觉地,已经到了将近三点。两人都有点知道晚了,但聊得兴起又不困。算了,反正已经这么晚了,再聊会儿吧。于是到了四点。
今天中午1:30去学钢琴,学了一个半小时后回到学校已经是将近4点。打开书翻了几页不想看,打开文档打了几个字不想写。一看时间,已经是5点了,马上就可以去吃饭了。算了,玩一把游戏就去吃饭吧。
“今天一天都没学习,好颓废啊!”算了,都已经到晚上了,今天就当浪一天吧,明天再好好学习,从头开始。于是,明日复明日。
虽然这并不是一种循环,但是比循环更恐怖的是,它一直在突破一个人的颓废下限,而且还心安理得。
反正今天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这样吧。就像在已经有人扔过垃圾的街道上,随手扔掉拿在手里的食品包装盒;就像在已经光秃出一条小道的草坪里,自然地踏步走过;就像在已经大声喧哗的地铁上,看电影开个外放。
心理学上说,这叫“破窗效应”。当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人去维修时,其他人可能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时间一长,破窗户造成的杂乱无序的感觉,会导致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
就像是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随意的涂鸦,成了显眼的污点而没有被清洗掉。那么不久后,墙上就会布满更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自己的“破窗”导致了自己更多的“破窗”,从而影响自己,日渐沉沦;而后者是别人的“破窗”影响了自我,引诱自己去产生更多的“破窗”。
相比较而言,前者更难。别人破窗出现了,我们会有信息接收、处理、判断、反馈、决定、回应,等一系列的过程。任何一环节被我们的价值观,道德,善良纯真,爱与自由,等任何影响,我们都不会去破坏另一扇窗。这是每个人深藏于内心的一份善。
但是这份善,却仅仅能作用在他人身上。当对象是自我本身时,任何的三观道德法律约定,均是无效的口头支票。
你知道懒惰不好,对别人可以说出“少当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自己却从不跑步从不健身;你知道时间珍贵,劝别人“一日之计在于晨”,对自己却日晒三竿还呼声震天,或者躺在床上看朝阳升起直到昊日当空;你知道健康不易,告诫别人“熬夜伤身少吃垃圾食品”,自己却坐在烧烤摊一手撸串一手冰啤。
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指的就是这个吧。
不过挺喜欢沈佳宜说的一句话,人的一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
不强求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不强求看书要过目不忘铭记于心,不强求现在学的东西以后都能用得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浪费也是时间的一种价值,不然怎么显得它可贵。
就像堕落也是人生的价值,不然,怎么显得努力进取弥足珍惜。
【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
控制自己最难,所以要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