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读书
如何《读懂一本书》(三)

如何《读懂一本书》(三)

作者: 无路空城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07:39 被阅读0次

      自然界中恒古不变的道理“优胜略汰”,知识不断地在更新,旧的常识也不断被时代淘汰,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读书一半是在跟自己对话,一半是在跟别人对话,跟自己对话是不断认识自我,跟别人对话是让自己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不局限于我们的眼前,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笔者认为求知是人生的一个意义所在。

      知识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它起的是辅助作用,要是完全认为书能带来一切那便是错误的想法,能够解决问题的永远都只有你自己,不要被功利化读书的枷锁套住。虽然书籍起的是辅助作用,但知识的辅助作用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所以读书不仅要学习我们能“够得着”的知识,也要跳出局限学习我们“够不着”的知识,所谓的“够不着”是说当你遇到能让你吃惊的观点,遇到你从没看过的东西,要保持好奇心,去探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做法更加具有全面性,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书籍或知识不可以通过努力去了解学得的,读书读不懂时要小心你的存量,其实并非读不懂,是因为库存不够,是你还不够了解背景知识。《读懂一本书》中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他二十几岁学人家读《瓦尔登湖》完全读不下去,等到他三十八岁再看时,收获很多。还有一个是邓晓芒教授年少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读不懂,又过了几年,在读过很多别的书之后,他才真正读懂这本书,所以遇到读不懂的书时,不妨先读一些跟这本书更接近的书,了解足够多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知识,打牢基础,没准你就读懂了。

      读书需要交流,书中提到:孔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说明两者并驾齐驱,笔者认为自修好比将铁块打造成剑形,共修则是将钝的剑形打磨成锋利的剑,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共同的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哪怕一加一不能大于二,那也总会大于一吧。

      自己读不懂可以先听听他人的指点,能够获得更有水平的人提炼的内容,帮助你去解读是好事,就像小时候学习拼音、汉字,倘若没有老师的教导指点恐怕要自学难度会很大,很多讲述的高手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他们吃透了内涵,相对来说会比我们理解更深入,当你听到之后,经过思考可能会豁然开朗。所以读不懂时先听听别人怎么讲,再继续看。

      那要看什么书呢?或者说选书的标准是什么?书中提出一套TIPS原则:

(1)T(tools)工具,能提炼出工具性内容的书,就是说能教给我们一套方法的书。

(2)I(ideas)新理念,书作者能够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思想、新发现的书。

(3)P(practicability)实用性,能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和改变的书。

(4)S(scientificity)科学性,经过科学性验证的书籍。

      要注意书籍会有偏向性,并不是单纯死板的将它们归集为其中的哪一类,随书的品类和方向的扩充可以不断地进行细化。作者认为科学性和建设性是选书最重要的两个原则。科学性是可证伪的,并且科学是开放的,所以科学不是绝对的科学,我们应该看到书或者书的作者是否在朝科学性的方向做着努力,而不是一味追寻极致的科学,就像威廉-汤姆孙在190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自信的宣称:“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但他同样承认,“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科学性最强的物理世界尚且如此,更何况于文学,有智慧的作者只需要将智慧呈现给我们,读者读下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就可以了。就是说除了科学性之外我们也要关注书籍的建设性,书中的定义是:读完了以后,你是不是有感悟和启发。书中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图书的三个观点,只要符合一点便是具有建设性:

(1)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2)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3)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买书的秘诀:

第一看出版社,好的出版社会对自己的品牌负责。

第二看作者的背景,审慎看待畅销书,建议挑选有学术背景的书。

第三看推荐人。

第四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第五看书后的参考书目,从一本好书切入,慢慢会延伸很多阅读可能,当你发现很多不同的书都参考同一本书时,那这本书肯定是很厉害的书籍,一个人一辈子不需要钓特别多的鱼,最重要的是钓一条大鱼。

第六看内容,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使命,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需要你去鉴别它解决的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它有没有提供方案,论述过程是不是严谨。所以一本书能抛出问题进而解决,并有严谨的论证过程就是一本好书。

第七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看出版是否上心以及重视程度。对错别字多、翻译糟糕、印刷装帧设计差的书籍要特别注意。

      好书对读者的意义重大,所以需要重视书籍的质和量,我们可以根据科学性和建设性的逻辑作为选书的参考,并借鉴作者的几个买书秘决。

相关文章

  • 爱德读书会第07期《樊登读书法》共读第6天:如何读懂一本书?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共读,如何读懂一本书?今天我们共读的章节是第四章,如何读懂一本书? 如何才能让我们真正读懂...

  • 我们真的会读书吗?

    文:ICE蝈蝈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真的很受用。从如何选书到如何读...

  • 如何读懂一本书?

    标题:如何读懂一本书? 字数: 780 如何读懂一本书?以下要点相信会帮到你。 001学会选书。 拿到一本书后,首...

  • 主题阅读第二周

    本周阅读三本书: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拆书帮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学习...

  • 如何读懂一本书

    ┏✎━━━━━━━┓ 如何读懂一本书 ┗━━━━━━━━┛ 未来书单《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推荐阅读指数:7分...

  • 樊登读书输出

    第四天 读懂一本书 第1-4章 418—cherry—北京 标题:如何做到读懂一本书 字数:360 读书是为了读懂...

  •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作者:秋叶 【30秒阅读】这本书的名字便阐释了秋叶大叔的核心观点,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从...

  • 作业三十一:课后笔记——读书为了打破自己的小格局(1175)

    今天老师分享了如何读书,如何读懂一本书,很多人都懂读书,却不知道如何去读懂,读透一本书。 过去我以为读熟就是读透,...

  • 读懂书

    终于知道,读懂一本书,应该如何去做了。书,是用来读的,读懂一本书,便是读者需要完成的事情。而作为书,能够被读懂,它...

  • 【日更】 如何解构《读懂一本书》?

    如何解构《读懂一本书》? 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 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并把它清晰的讲出来。 写作背景是什么? 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读懂一本书》(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ra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