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之行

作者: 铅笔小人物的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9:23 被阅读237次

          一片安静安详的世外桃源 

        起初知道色达这个佛学院还是在微博上,照片里的佛学院,无论颜色还是装建都那么纯粹且鲜明。自从知道了色达的存在,一直就有一抹红在心中挥之不去,告诉自己一定在大学时去朝拜一下。

        突如其来的假期,没有事先计划,全靠意气,说走就走,经过三天的折腾与奔波,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色达。初次到色达,其庞大的阵势让我目瞪口呆。

    色达之行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藏语意为“金马”,相传人们曾在这发现过“马头”形金子,为后人祈福而得名,这里也是“格萨尔王”传说的发源地之一。而佛学院就位于距色达县城二十余公里的名为喇荣沟的山沟中,顺沟上行数百里,蔚蓝的苍穹下,泛黄的山野间,数千座赫红色的木屋,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条赤红色的红丝带,围绕在山谷的四周。色达佛学院全称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创办之初的仅30余人,现经已发展到3万多僧人在此修行。

        那一间一间的红色小木屋即为僧人们的宿舍,阿卡(男僧人)与觉姆(女僧人)分片而居,互不来访,僧舍大多简朴,僧人们的物质生活仅限于维持基本的生计,但是专注修行的他们,物质生活虽然简素,内心的富足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质。过着与世隔绝的人生,到底是色达的静,还是内心的静,不求物欲横流的奢华,但寻心中的桃花源。

    色达之行

        浓厚的宗教文化,渗透着祭祀,香火,寺庙,朝拜。在这里,沉睡的灵魂,可以忘记尘世里的一切苦累,与佛音同行。佛国色达的佛学院,阿卡和觉姆的身影里没有孤单,留给我的背影里,是从容的色彩。正如那最单纯的色调,红色一片山河。

        在去佛学院之前我们先去的是天葬台。天葬,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生于自然,死后归于自然,死后以尸体喂食鹰鹫,完成佛教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还清生前的罪业。天葬开始前,天葬师要用牛粪生火,火燃后敷上糌粑,少许牛奶,青烟袅袅,之后天葬师诵读经文,吹起人骨号,盘旋的鹰鹫,闻得血腥味,纷纷从空中滑翔降落于天葬台周围山坡上,静静地注视着天葬师的一举一动。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安置好尸体,用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处理完尸体,经天葬师示意,山坡上的鹰鹫纷纷俯冲而下,抢夺尸食,待内脏与尸肉啃食殆尽,天葬师遂将余下骨头捣碎拌以米粑,捍成团,粘干地上的血水,扔给年老的鹰鹫,直到没有一点残留物。完整的躯体就这样在天葬台上消失贻尽,最后幻化成天堂里的一缕香魂。

    色达之行

        整个天葬的核心便是灵魂的不灭与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分离。佛经有云:“在这或长或短的人间岁月,或苦或甜的喜怒哀乐,或真或假的朦胧感受,或幸或哀的今生今世,就这样毫无意义的虚度”。观天葬,便是近距离的接触死亡,启发对生命的洞察,既知生死无常,何以待余生?

        此次色达之行匆匆,转瞬的一逝,却永远的留在了心里;花费四日行程,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高原条件艰苦,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耗损精神不说,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但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的修行。                                                            2018-6-10    阿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马范桥人:早就听说过天葬,如果亲眼看过天葬,那一定会感到很恐怖吧?
        铅笔小人物的故事:@马范桥人 是的呐!有机会也可以去看一下,感悟颇深。

      本文标题:色达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r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