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成长记事——我的“大学” (3/4)

作者: 雅拉河畔弄扁舟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11:02 被阅读0次

    我和小杨一炮打响,karen 把我们的报告拿去,闷头炮制了几天,把它包装成自己的六西格玛管理项目成果。然后,她被顺利提升到新加坡工厂了。她还算够意思,临走给我办好转正手续。

    我赶紧请教琳达,“我老板高升了。是不是谁的人都不用当了?”

    琳达说:“你扯哪儿去了?现在才是关键阶段,一朝天子一朝臣。咱们且看新老板如何。”

    新老板大名明哲,我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反正他自我介绍就这俩字。他的欢迎会可谓人山人海,人事部生产部IT乌央乌央来了一堆捧场的人。没人下帖子请她们,全是女生。借口送个单子什么的,然后加入我们的队伍,挤在会议室门口专看明哲。

    也许明哲确实好看?我觉得他换身衣裳,直接可以演个青衣,妩媚有余,阳刚不足。不过显然我的观点和大众审美不同。琳达就说:“明哲简直就是画里走下来的人啊!我去过新加坡,那儿的人普遍给晒得黑黑的。告诉你吧,明哲这样的美男子,全新加坡就这一个。”

    明哲其实是个挺羞涩的人。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人事部要我写个自我介绍,发在下周公司简报上。你可以帮我写吗?”


    IMG_2968[1].JPG

    “你为什么找我写?自己写更全面吧?”

    明哲说:“我中文不够好。人事部要中英双语的。我用英文写个大概,你加工翻译成中文,怎样?我看了你最近的用户报告,我觉得你行。”

    新老板发话,我还能怎样,只好帮他写呗。这也是公司惯例,新官上任,人事部用这个办法向全厂上万人介绍部门经理。

    我看了明哲的自述,基本就是一份干巴巴的简历。我说:“如果你只想让我翻译,半个小时就好。如果让我重写,给我半天时间。我还要你几张家庭照片。”

    “重写?我写的哪里不好?”

    我说:“你这个放在下期公司简报,大家看过就算,不会有人记得你。”

    明哲说:“大家都这么写呀。你有办法写得让大家记得我?”

    我拿来明哲的简历和家庭照片开始再加工。成稿之后拿去给人事部的人看。那人说;“全文照发,我们看看反响如何。我觉得很好玩。”

    明哲拿着新出的简报读了半天,又去了人事部,拿了几十份回办公室。他说要把这期简报寄回新加坡去给家人和朋友看。

    其实我只是用采访的形式设计了一组问答,然后把明哲的闪光点大书特书,中间还穿插了几件家庭趣事。这样写出来的明哲就不再是个只会干活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明哲太太最为满意,我把她家的全家福而不是明哲的毕业照放在封面。那张全家福替她挡了不少女生。

    这篇文章写完,我稀里糊涂地变成了明哲的嫡系。明哲毫不掩饰他对我的照顾,让我参加各种管理培训,美其名曰 “加速成长”。
     
    几个月后,我又和小杨合作成功第二个项目,小杨被光速提升为项目主管。每次项目结束,我写汇总,顺便抄送他的部门经理。小杨说,我那些报告写得又臭又长,只有数据引用还算准确。他一边批评,一边毫不客气地复制粘贴我“又臭又长”的报告,当自己的工作总结。

    Steve 来找我,“你跟小杨这么熟,能不能帮我们做个项目,改进月末报表?如果做成,我跟明哲一起给你换到成本分部。你不是一直想去吗?”

    这个美国人混到现在,果然不是吃素的,居然连我这点小心思都被他看得透透的。

    我接了一堆电子表格开始苦苦研究,这时候发现真功夫还是欠缺很多。那套表格里面起码几百个公式,很多附属表格环环相扣。我脑子里没有那个框架把全套报表体系吃透,更甭提改进。

    我把表格还给Steve,坦言做不了。他满脸不屑。“那么,你打算放弃?”

    我说:“我完全没有头绪。这根本不是我这个水平能处理的。我刚刚做了两年。”

    Steve说:“ 我最早想招个硕士学历的人,Karen 招了你。过去两年,你证明了 Karen 看人比我有眼光。可是,你刚才太让我失望了。也许还是我更对。”

    这几句话挺刺痛我的, 回到座位上,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可能过去两年发展得比较顺,我开始害怕挑战,害怕项目失败没面子。

    想了一会儿,我咬咬牙,又回到 Steve 办公室,“我还想证明你是错的。这个项目我尽力试试 (I will try my best),你给我半年时间,行吗?”

    Steve 依然不满意:“不要说试试,年轻的女士,永远别说这个字。你答应我做这件事,就去做。就像耐克广告说的,Just Do It! ”

    IMG_2969[1].JPG

    他说话的表情非常认真,我听讲的态度也很虔诚。”Just Do It” 自此成了我的人生信条。每次我想试试某件事 (try something), Steve 的脸就及时浮现在我脑海,逼着我把那个词换成做某件事 (do something)。

    我曾经试着用笨功夫挨个弄懂所有公式的链接关系,但是不管用,这样做费力不讨好。我想起大学时候用的教科书,打算找找答案。一本本翻看再仍一边,直到我发现那本《西方审计学》英文版。

    大四的时候开这门课,全班同学有三分之一补考,因为这是一门纯英文授课的课程。教我们的教授才华横溢,牢骚满腹,怪话多多。他算是唯一一个教授了我们学问的人。当时我是下了功夫学的,每页A4纸课本要花两个小时才能看懂,光生词就要查半个小时。

    重读这本书,再把这个项目的内容揉进来,我第一次发现了审计学作为一门学问体现出来的美感。这美感的博大精深和自成体系就像交响乐。我头一次读专业书读得如此陶醉。Better late than never (虽晚不迟)。学我们这个专业其实应该在大三或者大四把这本书读懂。这样出去实习的时候,心里就像明镜似的,所有的业务都会自动放进脑子里已经搭好的框架里。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再干二十年,最多变成一个业务娴熟的会计,唯手熟而。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来回两个小时,我一直扛着那本砖头厚的书苦读。大约一个月后,终于读完全书,笔记也做了一本。车上颠簸,有时候我自己也认不出写了什么。

    这时候回去看这个项目,我已经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了。Steve 也愿意跟我一起讨论——以前问的问题过于肤浅,Steve 不屑回答。现在我们的讨论可以长达一两个小时,这种讨论实际上是对他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很多是书本上没有记录的。

    小杨现在已经是我的最佳拍档,我这里用户需求报告完成之后,他立刻腾出档期。小杨说了,“年终奖就靠它了。”


    IMG_2970[1].JPG

    那个项目耗时半年,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年终奖,而是当年的“质量之星”!M公司的颁奖礼设在五星级酒店喜来登。台下人声鼎沸,小杨站我旁边等颁奖的时候,哆哆嗦嗦地说:“ 姐,咱们这是火了吗?”

    我轻描淡写地说:“可不是呗。”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成长记事——我的“大学” (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xlyktx.html